訪談 | 馬家輝對話黃立、萬良渝:科技重構出行江湖
冰冷的技術參數(shù)背后,始終跳動著人文的脈搏。金庸筆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懷,在科技領域化作“用技術守護發(fā)展”的初心。
當文化評論學者、武俠迷馬家輝遇見現(xiàn)實版“神雕俠”—— 高德紅外董事長、普宙科技董事長 黃立,東風猛士科技副總經(jīng)理 萬良渝,這場對話便有了穿越時空的張力:從金庸小說中的“高空戰(zhàn)術”聊到無人機的上帝視角,從玄鐵劍的“重劍無鋒”聊到猛士“大巧不工”的哲學,從江湖兒女的“兵器情結”聊到科技企業(yè)的人才江湖……這些“科技俠客”的故事,恰似武俠中十年磨一劍的執(zhí)著,讓冰冷的鋼鐵與代碼,有了俠骨柔腸的溫度。
接下來的文字,將帶您走進這場充滿劍氣與星光的對話,感受科技與人文交織的俠者心法。
畢竟,“行飛江湖”,每個敢于突破邊界的人,都是自己的神雕大俠。
01
武俠意象與科技裝備的精神同頻
馬家輝:行走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車與無人機的地方,則是 “行飛江湖”。從武俠的角度來看,行走江湖,總要有兵器在手。研究金庸武俠小說,被稱為“金學”,“金學”會研究文化符號,比如那個雕的意義象征是什么?自由,還有保護。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兵器是俠客的延伸——黃蓉的 “傘兵戰(zhàn)術”、楊過的玄鐵劍,都暗含高空視野與裝備革新的隱喻。如今的天鷹智能車載無人機、猛士M817 等科技產品,有很多有創(chuàng)意的構想被實現(xiàn)了,仿佛能看到中國人武俠意象的影子?在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應用的階段,是否從中國武俠文化中汲取了靈感?
黃立:確實,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們上班,就是到人的江湖里面去,去越野,更是真正的“行走江湖”了,“兵器”很重要!傳統(tǒng)越野車如“陸軍”裝備,而車載無人機讓我們擁有了“空軍”視角,陸空一體化,當然更先進。
我們與東風猛士合作的猛士M817車型,搭載了天鷹智能車載無人機系統(tǒng),支持高達30KM/小時的移動起降,不僅能預判路況,更像“神雕”般拓展探索邊界。比如爬山前,無人機可先行偵察風景,避免徒勞往返。紅外技術如同“火眼金睛”,能在黑暗環(huán)境中穿透迷障,連藏在樹林中的動物都無所遁形。
馬家輝:對,“天鷹”不僅會告訴我們前面好不好玩,它還讓我多了一雙眼睛,讓我看到更廣闊的視野。我們自己頂多是看到前面,“天鷹”讓我從高空看遠方,甚至還可以回頭看自己,讓我看到原來我開車的樣子特別的帥!沒錯,讓我感覺很好。一路走來的過程,還可以拍下來,我回去再回味,分享給我家人,讓她也過癮一下。
馬家輝:東風猛士,名字聽起來就很猛,像個行走江湖的大俠。萬總怎么看東風猛士產品研發(fā)中的武俠意象?
萬良渝:剛才提到楊過的玄鐵重劍,我就來說說玄鐵劍吧!書里說“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以拙勝巧,本質練的是內功和心性,在研發(fā)領域,其實強調的是回歸對基礎功力的重視,而不僅是新技術的堆砌。
猛士打造的“玄鐵劍”,就是猛士M917和猛士M817。我們修煉的內功可以用幾個數(shù)字來體現(xiàn):1500、600、300,28。我們陸續(xù)投入1500多名研發(fā)人員,等效用戶實際里程600萬公里,300多輛猛士,完成跨海拔、跨地域、跨氣候、全工況的整車可靠耐久驗證,足跡遍布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qū),覆蓋99.5%以上用戶使用場景。
這是一場軍工標準的嚴格測試,在-40℃的黑河驗證動力的穩(wěn)定性;在地表70℃的吐魯番打磨熱管理能力。武俠中“頂峰相見”的意境,恰如猛士的研發(fā)理念。我們用1500名工程師、600萬公里測試里程、-40℃至70℃極端環(huán)境驗證,打造 “玄鐵劍” 般的硬核實力。
馬家輝:坦白講,我對越野活動不太熟,不太擅長,體能也不佳。坐上這臺猛士M817,整個人的感覺,也變得充滿力量感。有了猛士的越野車和天鷹車載無人機,我可能本來不敢去的地方,也想要去看看了。因為有這么強大的裝備,來配合你、保護你,跟你合為一體,感覺一定是非常威猛的。
02
硬核科技的 “淬煉” 之路
馬家輝:我們看武俠小說,有個很過癮的情節(jié),就是看主人公如何殺出重圍。兩位在科技領域里面,遇到過什么的最難忘的“殺招”?那種很大的困難,讓人三天睡不好的,比如技術“卡脖子”的情況?面對這種“殺招”,又是如何破局的?
黃立:對于技術型企業(yè)來說,那太有了!不是三天睡不好,是幾個月,甚至幾年。
高德紅外是我在1999年創(chuàng)立的,現(xiàn)在是一家上市公司。高德紅外成立之初主要用的進口芯片。由于國外出口管制,長期以來,中國企業(yè)只能進口最低端的芯片,且數(shù)量少、價格高、交貨周期長。賣給你的芯片連售后都沒有,你愛要不要。即便這樣,2008年高德紅外還是遭遇進口芯片斷供。
芯片就是‘心臟’,沒有它,企業(yè)的命運就掌握在別人手里,隨時可能死亡。2009 年起,我們投入數(shù)十億元,用了近十年時間,突破數(shù)百項技術難題、數(shù)千項工藝難關,一點一點攻克了紅外芯片技術。我們自主研發(fā)的高性能制冷單色百萬像素紅外探測器芯片于2017年成功面世,2018年實現(xiàn)量產?,F(xiàn)在,單就技術水平而言,高德紅外已經(jīng)達到了國際領先地位。
如今,高德紅外已開發(fā)出上百款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紅外熱像系統(tǒng)及高科技光電系統(tǒng),在國內外各行各業(yè)得到廣泛應用,包括我們今天看到的猛士越野車,還有車載無人機。
高德紅外先進的遠紅外技術應用到猛士科技的車型當中,成為車型的亮眼黑科技,因為目前大部分車型要么沒有紅外功能,要么屬于近紅外夜視技術。裝備紅外夜視系統(tǒng),可以在夜晚實現(xiàn)閉燈駕駛,照樣能夠看得清清楚楚。清晰明亮的視野幫助駕駛員更好地應對突發(fā)情況,比如夜晚在山里開車,前方突然竄出個小動物,都能敏銳發(fā)現(xiàn)。通過AI算法還可以自動識別路上車輛、行人、動物等,大幅提升車輛的安全性,讓出行更輕松!
萬良渝:東風集團從1969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過半個多世紀,從軍用越野起家,后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都有,圖譜里就是少一個民用豪華越野車。2000年,我們向民用豪華越野市場發(fā)力時,面臨的是高手環(huán)伺競爭環(huán)境——歐、美、日品牌把高端、中端市場都占完了。
突出重圍,猛士選擇劍走偏鋒,走一條別人從未走過的路——打造電驅動硬派越野車,為市場帶來一款擁有超級動力、超級平臺和超級越野的“王炸”產品。無獨有偶,我們得到消息,太平洋的另一邊,悍馬也在做這個嘗試。這是一場無聲的比賽。
像黃董剛剛說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是“去無人區(qū)的探索”,你沒有可以參考的老師,只能自己一點點地摸。
為了解決電驅動的持續(xù)大扭矩、大功率輸出的問題,我們經(jīng)過3次迭代,原創(chuàng)了一套電驅動總成。第一代產品雖能直拔阿拉善天坑,但不夠完善;第二代將輸出扭矩從6300提升至8100牛米,結構推倒重來;第三代則聚焦耐久性與可靠性。這一過程,開創(chuàng)了東風集團首次全電流環(huán)標定。除了動力,我們的車架也迭代了23輪。
大家現(xiàn)在看到咱們的猛士M917動力特別猛,開著又特別舒適,其實要達到這樣的表現(xiàn),非常不容易,背后是“俠客”工程師們夜以繼日的優(yōu)化和調整。
03
科技江湖的“武癡”與“俠客”
馬家輝:高科技競爭的核心是人才,高新技術企業(yè)都是“高手如云”。請問在人才隊伍建設和培養(yǎng)方面,你們是怎么做的?
黃立:我以我個人投資創(chuàng)立的普宙科技來聊聊吧!普宙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于無人機全鏈條技術的研發(fā)與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近800名員工中,研發(fā)團隊比重超60%。因為普宙生產的主要是專業(yè)級的高端無人機,要求比消費級無人機更嚴格,只有把頂尖人才聚集在一起,才能生產出這樣的無人機來。
就像武俠故事里有“武癡”,普宙的團隊成員很多都是“事業(yè)狂”,癡迷于技術、熱衷于研發(fā)。我也是工科男,對我們來說搞技術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份事業(yè)、一份樂趣,大家的價值觀是一樣的。
公司除了給予股權激勵,提供讓大家“去無人區(qū)探索”的研發(fā)環(huán)境,技術突破帶來的團隊成就感遠超物質回報。我們不提倡加班文化,工會經(jīng)常組織羽毛球、足球、籃球等活動,還會組織與其他單位的聯(lián)誼,我們公司的“靠譜”工科男很受青睞(笑)。
萬良渝:我們的猛士團隊很精干,現(xiàn)有約1000人,其中既有“宗師”級的技術大拿,也有初露鋒芒的新鮮血液。
猛士團隊分兩類角色:一類是實驗室里的 “掃地僧”,專注材料研發(fā)與算法優(yōu)化;另一類是野外測試的“俠客”,敢開著車沖沙漠、闖冰川。我們給不同性格的人匹配賽道——有人擅長精細調校,有人熱衷極限挑戰(zhàn),共同點是對 “把事做好” 的執(zhí)著,就像郭靖練降龍十八掌,一招一式都要扎實。
馬老師您寫書需要好的環(huán)境,我們搞技術研發(fā)的伙伴也需要環(huán)境。他們默默無聞地待在實驗室,不愿意去打斷思維,有想法了,就不想停下來,就像“掃地僧”一樣,練就強大的內功。
而我們的車,要全天候、全地形地去試煉。要到河里去,要到冰川去,要到沙漠里去,要到巖石峭壁上去……工程師就像俠客一樣,仗劍天涯,要去闖。拿新能源越野技術來說,這塊主要由杜江偉總師牽頭越野驗證工作。有次在宜昌遠安的越野試驗場試驗,那里有一個天然的巖石坡,光那一個坡,杜總一個人就開著車爬了1500多次。在猛士,大家都有著一股“猛士”精神。
04
江湖名號的精神內核
馬家輝:用武俠角色類比,兩位覺得自己更像誰?
黃立:可能更像郭靖。笨拙但執(zhí)著,認準的事就死磕到底。紅外芯片研發(fā)時,無數(shù)次失敗,但從未想過放棄。
萬良渝:英雄所見略同。猛士的 “俠之大者”,在于守護用戶安全、拓展探索邊界,這與郭靖“為國為民”的情懷一致。咱們是做實業(yè)、做科技實業(yè),招式可以花哨,但內功修煉必須扎實,這才是對用戶的一份守護和責任。
馬家輝:若讓我選,倒想做那只“神雕”—— 既有高空視野的格局,又能馱著俠客穿越山海。期待兩位大俠的“行飛江湖”,讓更多人體驗到科技與情懷共振的快意。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