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朋友會疑惑,保障行車安全的配置ESP系統(tǒng)為什么會設置開關? 實際上這ESP在車輛出現(xiàn)失控時、調整車身會采取限制打滑驅動輪扭矩輸出的方式; 控制扭矩輸出的確可以起到穩(wěn)定車身的作用,但在一些需要足夠扭矩輸出的場景下、扭矩被限制是不行的,所以在一些需要保證扭矩輸出的路況下、ESP這個容易限制扭矩的配置就必須要關閉!

ESP的全名為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這是博世的產(chǎn)品,采埃孚的叫EBC、豐田的叫VSC、德國大陸的叫MKc,因為ESP被博世注冊、所以其它品牌的穩(wěn)定系統(tǒng)就必須改名了;當然大部分品牌車上用的都是ESP、因為博世是很多主機廠的供應商,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主要功能幾乎一致(細節(jié)上會存在部分控制策略上的差異);ESP與ABS不同,ABS在任何行駛場景下介入、都不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但ESP則完全不同、ESP不合理的參與反而會對車輛行駛產(chǎn)生影響!

ESP系統(tǒng)的原理
簡單點說ESP系統(tǒng)可以幫駕駛者踩剎車、幫駕駛者松油門,當然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踩剎車、松油門是不同的;對于汽車的制動系統(tǒng)而言,駕駛者踩剎車會進行四輪同步制動、而ESP系統(tǒng)則會只針對打滑的輪胎進行制動,簡單點說就是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行駛中的車輛有一個輪子、或幾個輪子出現(xiàn)打滑時(肯定不是四輪,四輪一起打滑啥也不好使),ESP會自動進行剎車、當然這個過程存在ABS的輔助而不會抱死,在剎車的同時、還會制約發(fā)動機的輸出;這其實就是ESP的處理機制!

特殊路況下ESP需要關閉
ESP限制扭矩這一點、可以在大多時候對車輛行駛提供幫助,但在需要足夠扭矩的環(huán)境下則成為累贅;簡單點說就是一切需要同時滿足充足的扭矩、一定的打滑率才能通過的路徑,也就是說必須保證扭矩足夠、之后再研究打滑率的高低;舉一個最直觀的例子—飄移,飄移需要后驅車(四驅也行,操作難)、切必須要有足夠的動力(動力差、車夠輕也可以,推重比不差即可),因為動力越是充足、劃起來就越從容,像國外那些飄移大賽、是經(jīng)常能看到超過600P的日產(chǎn)s15的!

其次就是打滑率,不得不說打滑率是個很有趣的維度;打滑率太低、車子抓地跑,也就飄不起來了!而打滑率太高、車輪與地面形成的附著力太低,也就移不動了!所以打滑率太低不適合飄、打滑率過高不利于移,所以飄移就需要建立在合理的打滑率上;而打滑率如果達到了理想狀態(tài),那么需要的就只剩下充足的扭矩這一條件了,飄移需要車輪與地面出現(xiàn)滑動才能實現(xiàn)、而ESP的存在卻偏偏要抑制車輪與地面的滑動,所以這處存在一個矛盾、若不關閉ESP,那么只要車輪打滑、ESP必然會限制發(fā)動機扭矩輸出,并幫助駕駛者給已經(jīng)打滑的車輪制動!
積雪、淤泥路況應關閉ESP
通過上一段的描述、我們可以得知飄移時該關閉ESP,那么在積雪、淤泥路況為何也要關閉ESP?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車子在積雪與淤泥路況行駛時的狀態(tài),其實也是邊打滑、邊移動,比較類似飄移;如果說飄移是車身斜45度滑著移動,那么積雪、淤泥路況可以看作是縱向滑著移動,與飄移狀態(tài)接近、都是介于一定程度的打滑率(積雪路段打滑率不低、但如果過高車子也就徹底不能走了,我們只考慮還能勉強行駛的狀態(tài))!
所以車子淤泥、積雪路況上的行駛時輪胎的狀態(tài)其實與飄移時很相似,那么此時同樣需要滿足扭矩充足的條件、但ESP只要發(fā)現(xiàn)輪胎出現(xiàn)打滑則必然限制扭矩的輸出,這樣一來車子連邊滑、邊移也做不到了,那么車子很可能被困在積雪、或淤泥中出不來了;在積雪、淤泥路況下的行駛,扭矩輸出一定要足!在輸出扭矩夠足的情況下、只要打滑率不高的離譜就一定能完成脫困,雖然過高的扭矩輸出在一定程度上會讓輪胎打滑更嚴重,但扭矩輸出不足車子移動起來很難受(這一點常玩泥濘路況越野的朋友所有體會)!
一般情況下按住ESP開關三秒以內(nèi)、可以關閉ASR功能(驅動防滑系統(tǒng)),持續(xù)按三秒中以上可以同時關閉ASR、及VDC(車輛動力學控制系統(tǒng)),此時ESP系統(tǒng)算是完全關閉了(而ABS則永遠無法關閉);不過隨著車輛電子系統(tǒng)越來越重要,大部分車子很難做到徹底的關閉ESP,簡單點說就是連續(xù)打滑幾次、ESP燈又自動亮起來了,所以有的時候說關閉ESP也就是那么回事;不過好在現(xiàn)在很多車輛的控制系統(tǒng)可以識別積雪、淤泥路面,可以對ESP的調整做出一些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