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德系車比日系車安全!真的是這樣嗎?
說到這里,肯定有一些讀者的觀點和我完全不同。有目共睹,德系車更安全。我其實很理解這個想法。畢竟德系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比較早,早期的一些車型,比如老捷達(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老桑塔納(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質(zhì)量確實不錯,奠定了德系車在中國的良好口碑。然而,在汽車品牌百花齊放,自主品牌質(zhì)量已經(jīng)有保障的今天,德系車在安全性方面是否依然領(lǐng)先于其他品牌?答案是否定的,德系車并不安全。人們之所以還是覺得德系車更安全,無非是德國廠商的不斷宣傳,再加上其銷售人員極具指導(dǎo)性的銷售方式和銷售言辭,讓消費者始終相信。接下來,大師就幫你識破這個安全謎題,讓官員們在以后買車選車的過程中,不被這個不存在的優(yōu)勢所左右。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總標準。
事不宜遲,干貨直接上。請看國內(nèi)最權(quán)威的C-NCAP碰撞測試結(jié)果。
a級車是各大品牌的主要銷售車型,安全性是最值得人們關(guān)注的。A級車作為最基礎(chǔ)的車型,更能代表這個品牌的安全性。以上四款A(yù)級車的安全評級都是五星,說明它們的安全系數(shù)沒有太大差別。從測試成績來說,幾款車相差不大。值得品鑒的是,定位為豪華A級車的奧迪A3(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并沒有拿到最高分,而大家談?wù)撟疃嗟?a class="cmsLink askLink" >豐田雷凌(查成交價|參配|優(yōu)惠政策)以59.2分排名第一。
2.謊言被揭穿:德系車更厚,所以更安全?
我們所說的旅行車,也就是汽車的外板。主要起到裝飾外觀、密封、擾流的作用。同時作為受力部分,也是受力的,但這里的受力主要是為了保護行人,與保護車內(nèi)司機和乘客無關(guān)。真正能保護駕乘人員安全的部件,其實是隱藏在車殼里的車身骨架、前后防撞梁、車門防撞梁、縱梁等部件。人們之所以會有旅行車越厚越安全的想法。一方面是一些對汽車沒有常識的消費者的主觀想象,一方面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信口開河的誤導(dǎo)和欺騙。
3.謊言曝光:碰撞梁越粗越安全?
先說說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一天,我逛了一家法國品牌4S店。店里給我介紹車型的時候聲稱全系標配“8 mm防撞鋼梁”,和德系車的防撞梁是一個級別的。對了,我還把日系防撞梁噴薄了,韓系防撞梁是玻璃鋼的。
當時我在心里默默震驚的同時,也想明白了一件事,就是法國車不好賣還有一個原因,銷量問題太大了。“8 mm防撞鋼梁”神車大眾的銷售不敢這么說話!不過說到防撞梁越粗越安全的邪風。真的被德國人炸了。真的是防撞梁越粗越安全嗎?答案是否定的!
車身被動安全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整個車身受一點力。因為防撞梁是汽車發(fā)生碰撞時第一個承受沖擊力的裝置,它的主要作用是緩沖和吸收能量,將力均勻地分配到車內(nèi)其他受力部位。這個角色決定了它不能太瘦也不能太粗,只有擁有完美的身體結(jié)構(gòu)才是最安全的。家用轎車(含SUV)防撞鋼梁厚度標準為1.5-3.0mm。高級越野車3-4 mm .客車、重卡5 mm以上,市面上所有車的防撞梁都達到這個標準,否則沒辦法上市。像銷售哥介紹的“8 mm防撞梁”車,估計車沒毛病,司機肯定內(nèi)出血了!
汽車被動安全是一項復(fù)雜而精密的工程,是無數(shù)工程師心血的結(jié)晶。防撞梁只是其中的一個部件,單憑它并不能決定一輛車是安全還是不安全。以前我們自主品牌防撞鋼梁厚度不低,為什么不防撞?不過話又說回來,哪怕只是安全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對于部分廠家部分車型降低防撞梁的行為要堅決抵制,絕不購買!
4.謊言被揭穿:一體沖壓車門比激光焊接車門更安全嗎?
相信已經(jīng)買車的朋友,一定在一些使用一體化沖壓技術(shù)的銷售和4S店,從他們的銷售人員那里聽到過類似的話?!拔覀冘嚨能囬T是整體沖壓的,這種技術(shù)制造的車門在車輛從側(cè)面猛烈撞擊時不會嚴重變形或破碎。一些不采用這種技術(shù)的自主品牌,日系車和韓系車都沒有把握?!睒税褡约菏亲钚碌募夹g(shù)和更高的成本真的更安全嗎?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首先,無論車門是整體沖壓還是激光焊接,對車身安全都沒有幫助。門殼和窗戶都不是安全部件,但是門殼里面的門防撞梁確實起到了保護作用。用來制造車門的鋼材并不堅硬,相對較軟。你可以試試這個。不管是什么樣的民用車,你把車窗降下來,用腿夾住車門,用手掰下窗框,就很容易把窗框放到白萬了。按照他們的邏輯,整體沖壓車門用鋼應(yīng)該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而提高延展性的前提是降低剛性強度。安全性不是降低了嗎?除了日系,很多美系品牌也在激光焊接。飛機的機翼都是焊接的。頂級跑車的車門也是焊接的。更何況還不如你的一體沖壓安全其實車門哪種制造方式的選擇都不會影響車的安全性。影響廠商選擇技術(shù)的原因有很多,但我敢肯定絕對不是安全原因。所以一體沖壓比較安全?把它當笑話聽!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