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汽車估價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二手汽車估價主要有這些依據。
使用年限是重要因素,車輛十年內分三個階段,1 - 3年每年折舊15%,4 - 7年每年折舊10%,8 - 10年每年折舊5%,年限越長折舊越多價格越低。
里程數也關鍵,有“54321法”,按30萬公里分五段,每段6萬公里,里程越長零部件磨損越大價格越低,不過調表常見,表顯里程僅供參考。
易損老化件狀態(tài)能反映車輛使用情況,像輪胎、橡膠件、雨刮器、密封膠條、皮帶等磨損程度,還有踏板磨損都很重要。
車漆狀況可判斷車輛使用時間和是否噴漆,檢查排氣管、鑲條、車窗、輪胎等部位有無多余車漆能辨別是否事故車。
發(fā)動機和變速箱狀態(tài),通過聽聲音和路試判斷,聲音平穩(wěn)低沉正常,有異響可能有故障。
維修保養(yǎng)記錄是評估重要依據,可查詢4S店或用第三方工具獲取,保養(yǎng)歷史清晰正規(guī)的車輛保值率更高,特別是高價車。
車輛品牌知名度和保有量影響價格,知名度高、保有量大的品牌價格更高。
車輛顏色也是考慮因素,大眾化流行色更保值,冷門顏色可能影響價格,但個別車型如飛度、smart、MINI等顏色對殘值率影響小。
綜合車況好壞對價格影響大,事故車輛尤其關鍵部位損傷價格會大幅降低,一般刮擦影響較小。
過戶次數、權屬資料和保險出險情況影響價格,過戶次數越多價格可能越低,權屬資料不全也會影響,出險記錄多價格通常較低。
地域差異存在,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豪車價格高,不同地域同款車認可度和保值率有別,比如日系車在南方更暢銷,電車在北方因續(xù)航問題價格低。
新車價格是重要參照,同時參考競爭車型價格,新車優(yōu)惠大時二手車價值通常較低。
改裝車可能有隱患影響評估價格,購買需謹慎。
新車型推出影響舊車型保值率和價格。
政策因素如外遷補貼、節(jié)能補貼、排放限購等也會影響價格。
國產化程度會影響進口車輛價格。
另外,二手車鑒定評估還有行為依據、法律依據、產權依據和取價依據。行為依據包括經濟行為決議文件和評估業(yè)務委托書;法律依據涵蓋《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等眾多法律法規(guī);產權依據指機動車來歷憑證、登記證書等權屬證明文件。
評估方法主要有重置成本法、收益現值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快速折舊法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