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時如何正確驗車
買車時正確驗車需多方面細致檢查。首先要核驗車輛證件,確保國產車的合格證、進口車的商檢單等材料齊全且 “三碼合一”。接著檢查車輛生產日期,避免買到庫存車,同時查看玻璃、輪胎生產日期是否匹配。外觀上留意漆面、鈑金有無問題,內飾檢查按鍵、皮料等狀況。還要測試車輛各項功能是否正常,啟動發(fā)動機觀察怠速等情況,最后確認隨車手續(xù)資料完整。
在核驗車輛證件這一環(huán)節(jié),除了確保國產車的合格證、進口車的商檢單和進口報關單等主要證件完備之外,還需仔細查看四聯(lián)發(fā)票、車輛合格證、保險單等多種材料。特別要保證證件上車輛的VIN碼、前風擋主駕駛下方的VIN碼以及銘牌上的編碼三者統(tǒng)一,這就如同車輛的身份密碼,只有準確無誤,才能確保車輛來源正規(guī)、信息可靠。
檢查車輛生產日期時,可別小瞧這個細節(jié)。銘牌通常安靜地“待”在副駕駛車門位置,像國產車,從生產出廠到你提車,時間最好不要超過6個月;進口車由于運輸等因素,也不宜超過一年。這就好比購買新鮮食品,日期太久,難免讓人擔憂車輛的某些部件是否會因長期擱置而出現問題。同時,玻璃和輪胎的生產日期也有講究。玻璃生產日期應早于車輛生產日期,而輪胎生產日期清晰地標注在胎壁,前兩位代表周數,后兩位代表年份,通過這些信息,能讓你對車輛各部件的“年齡”一目了然。
外觀檢查猶如給車輛做一次全面的“外貌體檢”。將車輛洗凈后,在光線充足的地方,仔細觀察車漆是否有劃痕、磨損或者刮蹭的痕跡,就像在尋找皮膚上的細微傷口。鈑金接縫處也不能放過,要留意空隙是否均勻一致,任何的偏差都可能暗示車輛曾經歷過“波折”。同時,查看大燈有無污損,玻璃有無裂紋,輪胎的胎毛是否完整,這些小細節(jié)都能反映車輛的原始狀態(tài)。
進入車內,內飾檢查也不容忽視。車內按鍵是否能靈敏響應,就像鋼琴的琴鍵,按下便能奏響對應的功能“樂章”;內飾皮料有無損傷,是否有明顯的傷痕或嚴重污漬,關乎著后續(xù)的使用體驗。畢竟,誰也不想剛到手的新車就像被“蹂躪”過一般。而且新車的總里程數一般不超過50公里,如果車輛有選配功能,還需認真核對配置單,確保配置與自己的選擇相符。
功能測試環(huán)節(jié)則是對車輛“內在能力”的全面考驗。依次測試車窗能否順滑升降,空調制冷制熱是否給力,音響能否播放出悅耳的聲音,雨刷能否在模擬雨天時正常工作,這些都是日常使用中高頻的功能,只有確保它們都能正常運行,才能為后續(xù)的駕駛生活帶來便利。
啟動發(fā)動機,如同喚醒一位沉睡的“伙伴”。觀察怠速時是否平穩(wěn),方向盤、座椅有無異常抖動,車內噪音是否在正常范圍內。若條件允許,最好能上路行駛一段,感受車輛加速時的順暢程度以及行駛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噪音,進一步了解車輛的“脾氣秉性”。
最后,隨車手續(xù)資料的完整性至關重要。購車發(fā)票是購車的重要憑證,三包服務卡則保障了后續(xù)的售后服務權益。同時,確認4S店負責的上牌和保險手續(xù)是否都已妥善完成,避免后續(xù)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總之,買車時的驗車過程是一項系統(tǒng)且細致的工作,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緊密相連,關乎著你未來的駕駛體驗。只有全面、認真地完成這些驗車步驟,才能將一輛真正符合期望的愛車開回家。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