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就完事了,性能是什么? 各品牌套件一覽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無論是消費者,亦或是汽車廠商,都對高性能車產品線有著孜孜不倦的追求,畢竟性能二字,是一輛車在車壇中的立身之本。
然而高性能車型對于絕大多數(shù)消費者來說,還是顯得曲高和寡了些。于是精明的廠商們,便為普通車型增設了不少非性能向的選裝套件,教大家如何“花小錢裝大逼”。
奧迪S-Line作為大家日常見到最多的此類套件,明顯是沾了S/RS系列車型的“大名”。它只是基于普通版車型進行非動力輸出方面的改造,擁有的門檻亦是豪華品牌中較為親民的,大家喜聞樂見的大V8、強輸出還是不會出現(xiàn)的。
追根溯源,早在本世紀初的A6(C5)車型上,S-Line套件正式完成了首秀,為當時正在大舉擴張的奧迪品牌,注入了年輕、精致的品牌形象,令其初步具備了奔馳、寶馬競爭的底氣。
A6(C5)S-Line車型
在S-Line套件中,觸感更好的仿皮/真皮內飾、翼子板處/迎賓踏板上的S-Line徽標、運動方向盤(通常為平底的造型)、各處小包圍、運動懸架、運動輪轂都會如期出現(xiàn),給予車主不錯的面子加成。但值得指出的是,每個S-Line零件/組件均與普通版的奧迪車型,在相同的工廠和與生產線上制造,無形中擴大了受眾群體。
相比之下,高性能的S及RS車型,均由更高一級的quattro GmbH(可以理解為奧迪的運動部門)設計和制造,整車零件的標準將提升一級,以滿足更高的性能。
此前說過,一般的S-Line版本的車型盡管有著“不提升馬力輸出”的尿性,但例外就是海外版本的Q7了。因為它的3.0 V6 TFSI發(fā)動機在普通版本上僅有213 kW(290 PS)的輸出,而S-Line版本則有245kW(333 PS)的輸出,足足提升了43PS之多!
“藍天白云”廠的運動之名在車壇響當當,但對于只買得起M Power / M Performance 以外車型,但又想獲得與上述兩類車型類似逼格的寶馬車主,BMW Motorsport也提供了M Soprt套件供寶馬原廠車型選配。
在標準車款的基礎上,M Sport套件的外觀無限向M Power / M Performance車型靠攏。其采用了更多的M視覺元素,比如說更為夸張的前/后運動保險杠、左右前翼子板的M Sport標識(不包括尾標)、更大尺寸/更酷炫的輪圈等;而引擎輸出以及其它的機械部分,一律不作改動。
作為M Sport套件的精髓,那副帶M LOGO的“丁字褲”運動方向盤,相比標準版車型的方向盤,手感好上了不止一點半點,能營造出更出色的人車溝通感。在小編看來,M方向盤絕對是熱愛駕駛的車迷愛不釋手的必需品。
在M Sport套件中,能見度最“爛大街”的,當然是530Li上的M套件以及320Li / 325i上的M套件。為什么其它車型上的M Sport套件見得少?僅僅是因為那些車型賣得相對差些罷了,并不意味著寶馬不為其推出相應的M Sport套件。
當然了,那些裝在非寶馬車型上的,淘寶低價包郵的殺馬特“M Power”尾標,還是別出來丟人了吧。
在國外的普通版奔馳車系中,AMG Sport Package套件屬頂級配置。但來到國內,由北京奔馳國產后的車型,只要是名字帶上運動版三字的車型,在外觀上基本與國外的AMG Sport Package套件車型做到同步,良心大大滴有。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出,盡管在輪圈、門把手、側裙鍍鉻飾條等細節(jié)上有些許差距,國產版C級車型在AMG Sport Package套件的加持下,觀感相較海外版車型更符合國內的審美潮流,顯得更為奢華、優(yōu)雅,實為好評。
盡管全車的鈑金件上沒有出現(xiàn)過任何的AMG LOGO,但大尺寸的AMG合金輪轂+扁平率較低的薄胎,與長軸距版C級的車身輪廓完美融合,有一種超然于語言之外的和諧感,相較未裝備AMG Sport Package套件的普通版C級來說,無論在運動感還是精致感的塑造上都前進了一大步。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中期改款后的GLC L車型上,奔馳大大方方地為裝備AMG Sport Package套件的車型,賦予AMG-Line的后綴,與國外車型的命名習慣實現(xiàn)同步。
在2007年,雷克薩斯敏銳地嗅到了推出專屬套件的大趨勢,將F Sport性能套件作為IS 250和IS 350車型的可選配置提供,并與IS F車型一同首發(fā)。在2009年初,F(xiàn) Sport套件的可選范圍擴展到了兩門IS C車型,以及整個GS系列,展現(xiàn)出了一個豪華品牌應有的遠見。
原廠的F Sport套件車型,在外觀上采用了類似寶馬M Sport套件的設計思路,通過咄咄逼人的大包圍/合金輪圈、翼子板F Sport徽標、網狀格柵和擾流板等手筆,很好地規(guī)避了雷克薩斯品牌一直以來給人留下的陳舊/迂腐印象,為旗下車型的運動氣質提升不少。
進入車內,暗色的內飾基調、手感更飽滿的F Sport方向盤、專屬鋁合金踏板、厚實柔軟的Alcantara運動桶椅等,十分符合IS/GS車型的運動口味。但放在不那么運動的CT、ES之類的車型上,就顯得用力過猛了些。
值得一提的是,F(xiàn) Sport套件是雷克薩斯與Toyota Racing Development(TRD)共同生產的,包括諸如剎車系統(tǒng)升級,橫向穩(wěn)定桿強化,換裝更短/更硬的彈簧,升級Bilstein避震器、F Sport離合器、碳纖維發(fā)動機罩,各處增加底盤拉桿等性能增強項目,相比寶馬“加價不加量”的M Sport套件良心多了。
同時,雷克薩斯還在F Sport套件中提供更多的個性化零件,包括小鴨尾式的后擾流板,雙邊共雙出的排氣套件,以及不同尺寸的合金輪轂可選,相比德系對手顯得“更具人情味”。
在2015年,一汽-大眾為高爾夫車系引入了R-Line性能套件。該套件在普通高爾夫車系的基礎上,更加強調運動、時尚的個性化需求,成為車系中的頂配。
高爾夫R-Line套件在外觀上的特征十分明顯:專屬的運動進氣格柵(帶R字樣)、熏黑的自適應LED頭燈組、運動側裙,寥寥幾筆便為車輛增添了不少運動化的觀感。
同時,辨識度極高的刀刃形R-Line徽標,自信地鑲嵌在了車輛的前翼子板上,與雙五輻設計的17寸Singapore雙色鋁合金輪轂搭配得當,拉開了與其它高爾夫車型的視覺差距。
視覺效果極為拉風的后部熏黑式LED燈組,與車頂?shù)臄_流板、下方的運動后杠、鍍鉻雙排氣管形成明暗反差,層次感躍然紙上。
全黑的內飾基調、鋼琴烤漆中控飾板、黑色頂棚,彰顯出濃烈的動感氣息,與車主的好動個性高度契合。同時,手感較佳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R-Line專屬迎賓踏板及灰色雙縫線、銀色裝飾條,處處彰顯著R-Line套件的小心思。
不僅如此,前排這兩張由Alcantara-真皮拼接而成的座椅,也在肩部的位置上增加了R LOGO,觀感向豪華品牌看齊;同時,剎車、油門踏板也換成了金屬踏板,顯得更加的運動、年輕化。
以為R-Line套件只會被裝在高爾夫車型上?途銳這位老大哥正盯著你看呢。
一模一樣的熏黑手法,在途銳車型剛勁有力的車體輪廓襯托下,有著“硬漢喜歡戴墨鏡”般的強烈視覺沖擊。至于這輛車的潛在用戶群體能否接受這樣的口味轉變,讓我們拭目以待。
說到Redline就不得不提雪佛蘭的輝煌歷史了,作為一個百年品牌,雪佛蘭不僅擅長打造家用車,同時在賽車運動領域也有著很高的造詣。在1956年,通用集團為科爾維特C1搭載了Small-Block V8發(fā)動機,將其從一輛溫順的跑車變成了足以與保時捷和法拉利競爭的速度機器,從此開啟了長達65年的“國寶級”跑車傳奇。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巴拿馬Nassau比賽中,雪佛蘭派出了3輛1963科爾維特Grand Sport出征賽場,由于當時的賽道監(jiān)控技術極為有限,科爾維特車隊工作人員為了更迅速地分辨出進入維修區(qū)的自家賽車,就在出戰(zhàn)賽車的翼子板處分別加裝了1、2、3道數(shù)量的紅色裝飾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為何起名Redline?一詞顧名思義,來源于賽車轉速表峰值的紅區(qū),代表著賽車運動的激情、追逐速度的力量。它作為對雪佛蘭車型性能的暗示手段,可謂再合適不過了。
在之后的C4世代科爾維特車型上,雪佛蘭的設計團隊將這道極具賽道氣質的紅線元素保留下來,并應用在1996年推出的Grand Sport限量版車型上,成為了車迷們競相追捧的對象。
在最近的C7世代科爾維特車型序列中,雪佛蘭按照慣例推出了Redline套件,具有4種不同的車身-賽車條紋顏色搭配供車主選擇。
科爾維特的Redline套件,包括了帶紅色裝飾條的大尺寸黑色合金輪轂、熏黑后視鏡、黑色前格柵,以及同樣進行熏黑處理的頭燈/尾燈,能讓科爾維特車型散發(fā)出冷血動物般的冷酷感。
雪佛蘭覺得,力量與潮流感相結合的Redline元素單純用在科爾維特上,不免顯得曲高和寡,不如下放至雪佛蘭其他車型上。因此,你便能看見下面幾款采用Redline設計靈感的家用車型。
總而言之,雪佛蘭在國內所銷售的幾乎所有車型,都有著對應的Redline版本。它們在不少外觀細節(jié)處應用了紅色的元素點綴,配上專屬的熏黑車標/中網/頭燈/尾燈,打造出與普通版車型完全不同的咄咄逼人感受。
眾所周知,福克斯ST車型是作為高爾夫GTI同級別的對手出現(xiàn)的。以此類推,??怂筍T-Line,也將作為類似于高爾夫R-Line的地位出現(xiàn)。然而,福特對新款??怂辜哟罅薙T-Line套件的普及力度,其中EcoBoost 180鋒潮型和1.5L自動鋒躍型升級為標配ST-Line運動套件。
ST-Line套件加持下的??怂?,配備了運動型車身前后保險杠、運動型懸架(較普通版降低10mm)、熏黑的“大嘴”前進氣格柵、造型運動的車身下部裙圍、碩大的18寸多幅輪圈+米其林PS4輪胎、極具辨識度的后擾流板和雙出排氣設計,整體觀感無限向福克斯ST車型靠攏。
黑色的配色基調+紅色雙縫線,輔以運動感較強的懸浮式中控液晶屏、三輻式運動方向盤,S-Line套件對于內飾運動感塑造可謂相當老道。
而銳界ST-Line,則在普通版新款銳界的外觀基礎上,換裝了一套全新的運動外觀套件,以及20英寸雙五輻輪轂,視覺上的運動感幾乎朝銳界ST看齊。
銳界ST-Line的中網為多邊形蜂窩網狀設計,面積巨大,同時加入了紅色的“ST-Line”標識表明身份。此外,前臉還融入了全新的倒鉤形矩陣式LED前大燈以及刀鋒式前霧燈,周圍加以亮黑色包圍套件點綴,使得整個前臉看上去氣場十足。
該車的車身側面由多組剛勁有力的線條勾勒而成,在ST-Line套件自帶的熏黑窗線的襯托下,相比普通版車型有著更強的肌肉感。
現(xiàn)代汽車的“N”高性能產品線中,其名稱取自于德國紐伯格林賽道的英文首字母N,同時也是競技賽道中被譽為機會彎道的Chicane區(qū)間形狀,顯示出現(xiàn)代集團進軍性能車領域的勇氣。正統(tǒng)的i30 N車型有著與高爾夫GTI、??怂筍T等老牌鋼炮車型“正面剛”的能力。
而與之對應的,N-Line車型亦承載著現(xiàn)代汽車對于平民車型升級運動化調校的愿景。起碼在硬件條件上,它們做得完全不比歐美的對手們差。
在外觀設計上,N-Line與現(xiàn)代汽車此前推出的Sport套件相似,但樣式更為激進,更佳傾向于使用對比度強烈的色彩、極為豐富的層次感來完成運動感的營造。在細節(jié)的勾勒上還是那句話,其它對手有的配置,它都有。
手感較佳的N運動方向盤、簡潔明了的機械式儀表盤、樣式頗具“歐味”的6MT變速箱圓頭檔桿、頗具視覺沖擊力的鋁合金踏板,i30 N-Line這個架勢明顯就是朝著純正運動鋼炮的名號上靠的。
就連厚實而包裹性十足的街道級桶椅,都在這輛車上找到。要知道,它只是臺普通i30車型的頂配版本而已,由此,小編不得不令人不佩服現(xiàn)代汽車的敢作敢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不想自己買回來的汽車,看上去比鄰居老王家的更酷炫?在小編看來,與其上淘寶買回一堆改裝零件東施效顰般往車上貼,還真不如直接購買原廠的套件車型來得體面、有設計感。
所以說,存在即是合理。我們沒有必要去指摘廠商們推出這些套件是什么用心,圈錢不圈錢什么的。畢竟酷就完事了,還要什么性能嘛。
(文:太平洋汽車網 秦子鈞)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