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英菲尼迪M25L 要買就得買奢華版!
【太平洋汽車網(wǎng) 新車頻道】現(xiàn)在的各大豪華汽車廠商性格可謂大相徑庭,有的奔放、有的傲嬌。比方說,奧迪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chǎn),都喜歡把“一汽-大眾”放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光明正大告訴大眾是俺家主子;謳歌的每個廣告后面都會來一句“謳歌,是本田的高端品牌”,體現(xiàn)了對其主公的忠心耿耿。英菲尼迪卻扭扭捏捏,讓媒體們盡量別提日產(chǎn)和英菲尼迪的關(guān)系,還非說自己是美國品牌……我這就告訴大家英菲尼迪就是日產(chǎn)的高端品牌,而且相信這里沒幾個網(wǎng)友不知道。技術(shù)的日產(chǎn)擁有著頂級的發(fā)動機技術(shù),更造出了許多歐洲跑車望塵莫及的超跑GT-R,這么好的一個主子,怎能輪到你英菲尼迪不認!
● 英菲尼迪M系列的來歷
第一代采用英菲尼迪M車名的是英菲尼迪M30,它實際上是一款雙門跑車,實際上是日本市場的日產(chǎn)Leopard。直到第二代英菲尼迪M開始才是中大型豪華車定位,某種程度上來說Y34才是第一代英菲尼迪M車型。目前的英菲尼迪Y51是其第四代車型,而在日本,它叫做FUGA,不掛英菲尼迪車標販賣。
而目前引進國內(nèi)的英菲尼迪M25L/M35hL是進行過軸距加長的Y51車型,軸距和日本市場上由Y51衍生而來的日產(chǎn)CIMA相同,但CIMA要比M25L/M35hL更長更高,外觀設(shè)計業(yè)不同于英菲尼迪M/日產(chǎn)FUGA,并且只有混合動力,因此說目前有售的英菲尼迪M長軸距版是源于CIMA并不準確。準確來說它們都是在Y51車型上衍生而來,并且都具有自己獨特的設(shè)計。
● 外觀/尺寸:直接忽略前者 重點只在后者
第四代Y51英菲尼迪M系列車型進入中國有一段時間了,而本次長軸距版外觀細節(jié)沒有任何改動,純粹只是加長軸距。不像奧迪A6L,和原版A6還是有一點區(qū)別,比如增加了點鍍鉻裝飾什么的。外觀好壞本身是很主觀的,筆者個人說不上很欣賞但也并不反感M的外觀設(shè)計。有點掀背風格的尾部設(shè)計帶有一點轎跑車風味,整車線條有明顯的波浪感,同時帶出一些肌肉感。英菲尼迪M的總體造型確實帶有些美式風格,畢竟英菲尼迪這個品牌本身就是為北美市場而推出的高端品牌。跳過這一部分,我們直接來看尺寸吧。
項目/車型 | 英菲尼迪M長軸距 | 英菲尼迪M標準軸距 | 奧迪A6L | 寶馬5系Li |
長(mm) | 5095 | 4945 | 5015 | 5039 |
寬(mm) | 1845 | 1845 | 1874 | 1860 |
高(mm) | 1500 | 1500 | 1455 | 1471 |
軸距(mm) | 3050 | 2900 | 3012 | 3108 |
英菲尼迪M25L(包括沒有試駕的M35hL)的加長實在太勻稱了。不像奧迪A6L、寶馬5系Li等,你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不單只是加長了軸距,其它數(shù)據(jù)也會有細微變化。而英菲尼迪M的長軸距版是恰恰好把軸距拉長了150mm,隨之車長也剛好增加150mm,寬度和高度沒有1毫米改變。所以其實只要PS功底好一點,筆者試駕時完全可以偷懶,用老的M25照片就能P出M25L了。當然了,小編是很敬業(yè)的,不會干這種事情。英菲尼迪M25L的加長全部應(yīng)用在后座上,也就是后門長度增加了150mm,其余沒有任何改變。因此很顯然后座空間會大幅度提升。
尾部也是一樣,加幾個鍍鉻條?保險杠改一下?或者哪里反而小小縮水一下?……都沒有,除了側(cè)面外,英菲尼迪M長軸距版找不到和普通版的區(qū)別了。最好的識別方法就是尾部的M25L標志,這直接告訴你它加長了,不用再去后門比劃。
雖然英菲尼迪M系列的外觀實拍我們都做過好幾次了,但是考慮到也可能有網(wǎng)友是第一次了解,這里再放多幾張英菲尼迪M25L的局部特寫照片。
英菲尼迪這次推出的長軸距版的M25L和M35hL各有一款頂配的奢華版車型,它們有個獨特之處在于采用了豪華、舒適和雅致版都不相同的輪圈設(shè)計。前者為雙10輻輪圈,而后者為雙5輻輪圈。
這里順帶一說,北美市場的英菲尼迪M車型還有多款輪圈可供選擇,最顯眼的區(qū)別是運動外觀套裝,選配后下保險杠造型會更加運動。這有點類似于奧迪的S-Line風格包、雷克薩斯的F Sport風格包等。如果英菲尼迪M車型能在高配上再添加這樣的外觀套件,想必帶來的視覺效果肯定要比只增加軸距更強烈。
● 內(nèi)飾:來自北美版M56的銀粉實木相當給力
我們體驗了英菲尼迪M25L豪華版,發(fā)現(xiàn)它的內(nèi)飾和此前的M25和M37車型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qū)別。因此筆者覺得完全可以跳過這一節(jié)了,畢竟,筆者還沒到那種會愛上略顯老氣的深色實木裝飾的年紀。
好在后來體驗了M25L奢華版,才知道本次上市的新車型不僅僅只是加長了軸距。確實,豪華版及以下版本,即使M35hL的豪華版,在內(nèi)飾上和M25/M37都沒有區(qū)別,如果筆者拿一張老款的圖片上來忽悠,怕也是沒人看得出來。但是奢華版的銀粉涂裝實木裝飾可就是用老款圖片忽悠不了的了,因此這種實木裝飾的質(zhì)感實在是普通實木無法比擬的。
這種銀粉涂裝的實木裝飾是英菲尼迪特有的技術(shù),此前在北美也只有最高級的M56車型上才有搭配。筆者在參加上市發(fā)布會了解價格時就知道,M25L奢華版比M25奢華版貴了4萬元,主要原因就在于這套實木裝飾。此前筆者不以為然,認為這絕對純屬噱頭,然而看到實車后,不得不贊嘆這種有著流光溢彩般夢幻美觀效果的實木裝飾比普通實木裝飾強了好幾個檔次,可以負責任的說,其視覺效果秒殺一切同級別車的實木裝飾——除了筆者最愛的碳纖維裝飾外,M上的這套銀粉涂裝實木絕對是最給力的了!
● 全系新增配置:“老板鍵”
如果你覺得銀粉實木內(nèi)飾并不是你那根菜,不值得多花4萬,那全系標配的“老板鍵”就不得不提了。這項配置是長軸距版新增的,而且厚道的是全系標配。所謂的“老板鍵”就是安置在副駕駛員座位左側(cè),可供后排乘客調(diào)節(jié)副駕駛座位的按鍵,這可以很方便坐在后排的領(lǐng)導(dǎo)、老板還是小三什么的輕松調(diào)整前排座位,以讓后排乘客獲得最佳的空間享受。
其它一些來自老款英菲尼迪M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當然也得到保留,比如中控及方向盤上手感優(yōu)異的案件,奢華版后排中央扶手各種實用的多功能按鍵。由于這些并非M25L特有,就不詳細介紹說明了。
● 加長的軸距全數(shù)給了后排
加長軸距車型最大的意義相信大家都知道——提升后排空間。德國廠商的眾多車型進入國內(nèi)后紛紛加長,這種想象在中大型豪華車中尤為明顯,寶馬5系Li、奧迪A6L和奔馳E級L都是為后排而加長軸距的典型中大型豪華車。這一點來說,日本人顯得似乎比德國人還死板。好在日產(chǎn)是日系豪華品牌中最先開竅的,英菲尼迪M系列在中國推出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已經(jīng)知道“長軸距”的重要型,加長150mm的空間讓后座乘客大為受益。
● 后排確實不只是大了一點點
首先我們來看看標準軸距版的英菲尼迪M37,當時體驗這的身高在1米75左右,腿部空間只能說是剛剛夠用。顯然對于大老板來說,這樣的空間還不能打動他們的錢包。
那么軸距加長了150mm后回帶來哪些不同呢?來看看吧,這次我們換了個身材更高達的模特兒,1米83的個頭坐在后排絲毫不憋屈,腿部空間還有三圈有余,這里強烈提醒一下,我們絕對沒有干把前排駕駛員座椅往前調(diào)再來體驗的“作弊”方式。仔細看看前排座椅的位置甚至已經(jīng)比B柱還靠后,絕對能真實反映后座的空間情況。
前排空間那還是一如既往的寬敞,什么個頭都能舒舒服服地坐著。畢竟M25L采用了后輪驅(qū)動,沒有為了舒適而摒棄運動性,當老板的也很適合偶爾上來激情一把。
● VQ25HR發(fā)動機,動力表現(xiàn)杠杠的
日產(chǎn)VQ發(fā)動機名聲在外,這點相信不用筆者廢話。VQ系列的各種機型連續(xù)十四年獲得世界十佳發(fā)動機稱號是不爭的事實,到了最近兩年,VQ的勢頭被各種增壓技術(shù)發(fā)動機壓了下去,才暫時失去了十佳稱號。但是看看GT-R的VR38DETT發(fā)動機,我們相信日產(chǎn)真要玩起渦輪增壓來,歐洲車未必玩得過呢。
說回英菲尼迪M25L的這臺發(fā)動機吧,它搭載的是一臺VQ25HR發(fā)動機。VQ發(fā)動機是日產(chǎn)旗下最龐大的一個發(fā)動機家族,其主要特征是全部V6布局、鑄鋁缸體,排量從2.0-4.0L都有。而VQ25HR則是一款2.5L自然吸氣發(fā)動機。根據(jù)日產(chǎn)發(fā)動機后綴的規(guī)律,HR表示“High Revolution and High Response”,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高性能機型。因此VQ25HR相比我們常見的VQ25DE機型性能更加強勁,相比VQ25DE,VQ25HR具有連續(xù)可變氣門正時控制系統(tǒng),因此性能有顯著提升。
經(jīng)常聽到有傳聞?wù)f日本人把三流車賣到中國,至少這事情在英菲尼迪上沒有發(fā)生。進口到國內(nèi)的英菲尼迪M25L所搭載的VQ25HR發(fā)動機是多地區(qū)版本中功率調(diào)教最強的,比日本本土市場更強悍!美國沒有M25車型,但是和搭載同樣發(fā)動機的G25相比動力也是更強勁。從下表我們可以看出,相比日版M25L——日產(chǎn)FUGA 250GT,盡管峰值扭矩略微低了不到2%,但最大功率提升超過10%。眾多廠商常常對進口中國的車型進行動力縮水,英菲尼迪卻反其道而行之,筆者相當欣賞:
項目/車型 | 英菲尼迪M25L(國內(nèi)進口版) | 英菲尼迪G25(美版) | 日版日產(chǎn)FUGA 250GT |
最大功率 | 173kW(235PS)/6400rpm | 163kW(222PS)/6400 | 165kW(225PS)/6400rpm |
峰值扭矩 | 253Nm/4800rpm | 254Nm/4800rpm | 258Nm/4800rpm |
盡管本次試駕的是M25L,較為遺憾暫時沒有機會試駕M35hL,但作為其主力新能源車,筆者還是在這里為大家介紹一下它的動力系統(tǒng)。M35hL用來取代M37車型,搭載并非是原先的VQ37VHR,而是用回了早前在M35/G35上用過的VQ35HR發(fā)動機,然而這次由于采用的是混合動力系統(tǒng),其系統(tǒng)性能一點不弱于VQ37VHR。
該混合動力的獨特之處在于電動機的位置——它位于汽油發(fā)動機和后軸中間的位置,電機的前后各有一個離合器。而工作最頻繁的顯然是離合器1,在低速行駛的時候,離合器1和發(fā)動機分離,車輛完全由電動機推動。此外,在減速、制動等多種情況下,離合器1都可以分離發(fā)動機。這樣發(fā)動機可以頻繁停止運轉(zhuǎn)從而大幅度降低油耗。而在需要全力加速的時候,離合器1連接發(fā)動機,電動機和汽油機的動力科一同傳輸至后輪,提供強大的扭矩。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電池組沒電時,離合器2也可分離,發(fā)動機帶動電動機,可為電池組充電,而不需要浪費多余的動力到后輪上。
VQ35HR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240kW(326PS)/6800rpm、峰值扭矩350Nm/5000rpm。而電動機的最大功率為50kW(68PS)、峰值扭矩270Nm。系統(tǒng)最大功率為268kW,超過了VQ37VHR的動力表現(xiàn)。那么它實際的動力表現(xiàn)如何呢?M35h在誕生之時是世界上最快的混合動力汽車,這足以證明M35h的實力,其0-100km/h加速時間低于5.5s,性能表現(xiàn)超過了價格比它貴一倍有余的保時捷Panamera S Hybrid,充分證明了英菲尼迪的技術(shù)實力。有以下視頻為證:
當然視頻中那臺是M35h,國內(nèi)發(fā)售的M35hL應(yīng)該會慢一點點,但這不妨礙它成為性能出色的混合動力車。此外,M35hL是一款全混合動力車型(英文叫Full Hybrid或者Strong Hybrid),即是具備純電動行駛的能力。在純電動模式下,M35hL依然可以達到100km/h的最高時速,可持續(xù)行駛3公里。希望這點里程能讓它在徹底沒油的情況下還能蹭到加油站吧。
這里順帶一提,北美地區(qū)還有搭載VK56VD 5.6L發(fā)動機的英菲尼迪M56車型,這款發(fā)動機也就是和英菲尼迪QX56、日產(chǎn)途樂相同的超大排量發(fā)動機,最大功率313kW(426PS)、峰值扭矩565Nm,性能當然是給力,但油耗比M35hL高了幾乎兩倍,就算有錢人不缺銀子,也不想白白把錢砸給兩桶油吧,因此它引進國內(nèi)可能性不高。如果想要高性能的中大型豪華車,還是搞臺寶馬M5吧。
說來也巧,這次英菲尼迪試駕會所在的酒店就停了一臺寶馬M5,大有砸場的意圖。當然那車的錢夠買兩臺M35hL外加終身免費維護+使用,況且M35hL也不慢,0-100km/h加速比M5就慢1秒(速度控請無視),夠快了,我的話還是選擇后者。
如果大家還對其它日產(chǎn)發(fā)動機感興趣,可以閱讀以下文章:
那些不同于國內(nèi)的發(fā)動機(2):日產(chǎn)集團篇
//m.adaptive-city-mobility.com/nation/ycxc/1206/1967187.html
● 試駕感受:性能剛好夠用 感受激情還得M35hL
按下一鍵啟動按鍵,英菲尼迪M25L的VQ25HR發(fā)動機被啟動,儀表盤的指針會自動掃描一圈。這一點很有許多性能跑車的風格,很能提起駕駛員的腎上腺素。從這一點來說,英菲尼迪M25L做得非常好,所以它并沒有因為加長軸距了就摒棄了駕駛樂趣。
前面介紹過英菲尼迪M25L采用的發(fā)動機,性能上來說,它絕對不亞于新奧迪A6L 30FSI和寶馬523i,它們的特點在于都是六缸發(fā)動機,而且都是2.5L排量的自然吸氣機型。但是要知道,英菲尼迪M系列作為中大型豪華車,重量不會很輕,在加長軸距后的M25L重量就自然更大,其中奢華型達到1810kg,因此它并不會擁有像英菲尼迪G25那么敏捷的性能,這很合情合理,對于一般人日常使用、司機接送老板上下班這樣的情況來說,過于暴虐的動力性能絕非必要。
實際駕駛來看,英菲尼迪M25L的油門響應(yīng)不算很敏捷,身材油門后,發(fā)動機轉(zhuǎn)速直線飆升,最高轉(zhuǎn)速可以逼近紅線,約7500rpm。超過4000rpm后,發(fā)動機的聲浪通過排氣管傳出,相當震撼悅耳!可惜的是速度的提升并沒有像發(fā)動機的轟鳴聲那般激動人心。不過M25L的加速很線性,從60km/h-100km/h、從120km/h-160km/h,無論哪個速度區(qū)域,加速都很平均,沒有激進的感覺、卻也沒有拖泥帶水。這大概也是M25L作為一款商務(wù)行政車的特質(zhì)。
M25L有四個駕駛模式可以選擇,普通模式就不廢話了。說說經(jīng)濟模式吧,在該模式下深踩油門,油門踏板居然會反彈抵抗,似乎是在代表著地球向您抗議!在運動模式下,變速箱更容易進入低檔位,以提升扭矩。至于雪地模式,我們在進來都很炎熱的上海自然沒辦法測試。不過考慮到M25L是后驅(qū)車,即使開啟這個模式,也建議不要隨便去挑戰(zhàn)冰面。
7速自動變速箱性能表現(xiàn)可圈可點,平順性相當出色、換擋也很靈敏,在100km/h時速巡航下,轉(zhuǎn)速可以控制在2000rpm以內(nèi),因此油耗并不會太高。不過筆者建議,如果條件許可,M35hL還是更好的選擇,它確實能做到比M25L快出許多,而且更節(jié)省燃油。
● 奢華版可以讓你的右腳永久解放
自適應(yīng)巡航技術(shù)、碰撞預(yù)警、盲區(qū)輔助等功能我們經(jīng)常能聽見,大眾集團的許多車型都配備類似的功能。而M25L奢華版完整配備所有功能。起初筆者對這些前沿技術(shù)抱有一定的質(zhì)疑,其實以前試駕過帶有自適應(yīng)巡航和車道輔助的大眾CC,而且在路上晃悠了半天系統(tǒng)也沒識別出車道,在車流很多的時候自適應(yīng)巡航似乎也不太靈光。
然而M25L奢華版的這些功能運作得卻非常完美,試駕100公里左右的路程中,對車道的識別率基本達到100%!只要偏離車道,系統(tǒng)就會提示。然后隨便在系統(tǒng)設(shè)定一個定速巡航的速度,M25L就會乖乖跟著前車行走,并且穩(wěn)定的保持距離,前方車輛急剎車的話,M25L也能自動剎停。因此試駕時需要做的只是控制方向盤!
這也是筆者極為推薦奢華版的原因,需要的擔心只是——如果太依賴這套系統(tǒng),以后會不會變得不會開車了?
● 總結(jié)
筆者其實一向不太喜歡長軸距版車型,尤其不喜歡像寶馬3系那樣的操控為主的后驅(qū)車也加長軸距。不過英菲尼迪M不同,它是一款兼具了運動性能的行政車,它的潛在車主有理由對其后排空間有一定需求,加長軸距對于英菲尼迪M來說合情合理。而筆者認為,既然有經(jīng)濟實力購買這個級別的車型,奢華個性至極的內(nèi)飾、豐富的電子設(shè)備絕對值得擁有。因此,筆者建議,如果要買英菲尼迪M,直接上M25L奢華版吧——當然,M35hL奢華版就更好了!
至于大家熱議的價格方面,筆者肯定不會說英菲尼迪M系列的國內(nèi)售價便宜什么的。因為真的要說的話,國內(nèi)就沒有售價便宜的進口豪華車。但是和自己對比的話,會發(fā)現(xiàn)英菲尼迪M25L在軸距加長后,售價沒有增加,反而增加了一些配置,至少跟自己對比,英菲尼迪M25L的性價比有所提升。至于和競爭對手相比,M25L優(yōu)勢不算大,但也不是完全劣勢。首先它的車載配置在同級別中很出色,如果您要覺得采用手動變速箱、座椅還是織物面料的國產(chǎn)奧迪A6L只要38萬更便宜更實惠,那筆者也無話可說。進口的寶馬523i起步價和它相仿,但是輪胎尺寸、音響配備、乃至空間都不如M25L,更何況四年十萬公里的免費保養(yǎng)要比進口寶馬省下不小一筆錢啊。
至于和同是源自日系品牌的雷克薩斯GS比,英菲尼迪M的優(yōu)勢就更明顯。老款的M37頂配車型售價比GS350的低配車型還低,而GS450h(目前還只有老款在售)更高達94.1萬,比性能強悍得多的英菲尼迪M35hL頂配版還貴了十萬有余。可以說中國市場上豪華車售價都明顯偏高,英菲尼迪M車型也不外乎。但要說英菲尼迪M和國內(nèi)同級別競爭對手比沒有任何價格優(yōu)勢?筆者可不敢茍同?,F(xiàn)在英菲尼迪最需要做的是盡快落實國產(chǎn)化,在進口版基礎(chǔ)上價格再下調(diào)10-20%,相信屆時抱怨價格貴的人就很少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