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自己買車更加頭痛 我?guī)团笥奄I車的煩惱
關鍵詞:買車 |
特約撰文:張海寧(著名賽車節(jié)目主持人)
買車,的確是一件頭痛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不同的車之間其實沒有根本的差異,只有細節(jié)上的不同,要做出一個令自己滿意安心的決定還真不容易。
我已經買了車了,也對自己的選擇挺滿意的。本來應該沒有買車選車的煩惱了,可現在發(fā)現,還有一個更頭疼的煩惱——幫人買車!
有人會問,照理說,自己買車煩是因為自然要為自己付出一大筆錢負責,幫人買車哪會更頭疼呢?
其實問題就在這里,自己付的錢過得了自己這一關就行了,可別人付錢你做決定,那就不一樣了。
比如說,有朋友因為我買了某款車而做了同樣的選擇。我的車的確不錯,可我那位同事不知道是手氣不好還是什么別的原因,偏偏車子一開始用時總有些不順心的小毛病,結果他隔三岔五的就會打電話給我,問我的車有沒有類似的毛病。當我回答沒有的時候,對方總給我一種滿腹疑問、半信半疑的感覺。我又能怎么說?難道說是對方自己的問題?總之那段時間的我真是不自在,老是像要為人家負責似的,隱約還有點愧疚感。
漸漸的,我身邊這類事情也多起來,許多朋友也遇到同樣的問題。說真的,無論是歐洲車、美國車、韓國車,還是以可靠性高而聞明的日本車,哪個敢保證沒有一點小毛病呢?當竭力向某買主推薦某款車后,總會順帶地帶來一些暗含質問感的反饋,這種反饋有時真令人不太舒服。當然,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出自那些對車不太了解的朋友的身上,比較懂車的一般不會這樣。但仔細想想,懂車的朋友當然不會有那么多問題,不懂車才會把自己的信任感完全交給你,這就是問題的根源了。
現在當有朋友向我問起買車的選擇時,我已經中庸了許多。在說明不同的車款有不同的優(yōu)缺點外,總會順帶加一句:“車是消耗品,除了用車,也要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
不是說為朋友可以兩肋插刀嗎?但有時不是這樣的,誰叫自己臉皮太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