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汽車設計圈里的一對有趣師生
隨著北京現(xiàn)代ELEXIO的亮相,設計師郭亞欣的名字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位在汽車設計領域初露鋒芒的新星,并非獨自在設計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她的背后,有一位重要的引路人——她的老師金希燦-現(xiàn)代中國造型設計部 部署長。金部長在設計界深耕多年,經(jīng)驗豐富且見解獨到,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理念都如同智慧的種子,在郭亞欣心中生根發(fā)芽。
他們既是師生,傳承著設計的技藝與精神;又是同行者,懷揣著對汽車設計的熱愛與執(zhí)著,攜手并肩,共同在設計的海洋中乘風破浪,探索著汽車設計那無盡的未知與無限的可能。
以下是金希燦與郭亞欣的自述,根據(jù)對話內(nèi)容整理。
一點代溝都沒有的師生
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千奇百怪的想法、琳瑯滿目的構思在我的腦子里越積越多,有毫無章法可言的,也有層次分明清晰的。有時候走在路上,看到一片落葉的形狀,或者一道陽光灑下的光影,腦子里就會突然蹦出個和汽車設計有關的靈感(有點職業(yè)病了)。想法冒出來后,我會馬上冷靜下來,用理性的思維去判斷它是否可行。要是覺得有搞頭,我就會在現(xiàn)有的條件里,想盡辦法把它變成現(xiàn)實。
這么多年,一直堅持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fā)去做設計。在我看來,汽車可不是冷冰冰的機器,它是要陪伴人們出行的伙伴,得讓人用著舒服、看著順眼。
我平時喜歡畫抽象畫,那些看似毫無規(guī)律的線條和色彩,在我眼里卻有著獨特的魅力。它們就像是一種神秘的語言,能表達出我內(nèi)心深處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這種對抽象藝術的喜愛,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對汽車設計的理解。
我覺得抽象藝術從來不是那種懸浮在畫布上、只為了好看而存在的視覺游戲,它更像是一種理解世界的獨特語法。就像我在設計汽車的時候,那些線條、曲面,都是我用這種“語法”去表達對汽車、對生活理解的方式。
其實,發(fā)生在我們每天醒來的那一刻。你怎么去打量身邊的空間布局,怎樣去捕捉生活中的節(jié)奏韻律,又如何跟周遭的物件和諧共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點滴,就像一顆顆種子,慢慢生根發(fā)芽。一個優(yōu)秀設計師,不是靠短時間的突擊訓練,那是一天天、一年年,用真心去擁抱生活、感受世界,才能慢慢積攢沉淀出來的。
汽車本就不是冰冷的金屬堆砌,而是承載著人們出行夢想與生活溫度的親密伙伴,要讓人坐得舒坦、賞得悅目,這才是設計的真諦。
那些看似無序的線條與色彩,是情感流淌的神秘通道,是內(nèi)心世界無聲的吶喊。這份對抽象藝術的敏銳感知,早已化作亞欣設計中的靈動筆觸。抽象藝術絕非浮于表面的視覺把戲,它是理解世界的獨特密碼,是與萬物對話的專屬語言。
在設計時,能夠將這份感悟融入每一處線條、每一道曲面,讓車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是對藝術理念的鮮活載體,也是對生活熱愛的生動詮釋。
不是咄咄逼人的宣言,而是潤物無聲的陪伴
就拿ELEXIO來說,我希望能通過設計,讓它成為“移動的情緒容器”。你看它那以BOLD PREMIUM設計語言為基底的車身線條,就像流動的河水,既有硬朗的一面,又有柔美的韻味,曲面自然銜接,營造出一種“靜中有動”的視覺張力。側身腰線從大燈眼角向后延伸,和后尾部線條相互呼應,就像兩個好朋友手牽手,不僅讓車看起來動感十足,還能有效降低風阻。引擎蓋雙棱線、車門立體折角線、后肩甲隆起線相互組合,在光影流轉中打造出層次豐富的“移動雕塑”,就像抽象畫里那些富有節(jié)奏感的線條,無需過多修飾,就能彰顯出獨特的風格。
在設計ELEXIO的過程中,我也一直秉持著“真正的設計不該是咄咄逼人的宣言,而是潤物無聲的陪伴”這個理念。保險杠的設計暗藏巧思,上半部分和車身同色的平滑曲面,營造出整體感與高級感,就像一個優(yōu)雅的紳士。
下半部分黑色包圍搭配銀色護板,突顯出SUV的越野屬性,又像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探險家。這種“上柔下剛”的設計,就像西裝搭配馬丁靴,在優(yōu)雅與個性間找到了平衡,讓車既好看又實用。
ELEXIO以恰到好處的線條與曲面組合,在有限的空間里精心勾勒、悉心雕琢,建立起一種井然有序的美學秩序,讓設計在克制中傳達出獨特的張力。這正是對“克制設計”的深刻詮釋。于簡約中見真章,于含蓄中展鋒芒。
設計,絕非簡單的形式堆砌,而是對結構與情緒的精準判斷與巧妙拿捏。ELEXIO恰似一位技藝精湛的舞者,在優(yōu)雅與個性之間輕盈地跳躍、優(yōu)雅地轉身,找到了那微妙而絕妙的平衡點。這種“上柔下剛”的設計,宛如一首和諧的樂章,上部分的柔和線條如同悠揚的旋律,傳遞出細膩的情感;下部分的剛硬輪廓恰似有力的節(jié)奏,彰顯出堅定的力量。它正是對“什么該留下,什么該消失”這一設計哲學的精準把控,以簡潔的形式承載豐富的內(nèi)涵,讓設計在有限的空間里展現(xiàn)出無限的可能。
“點到為止”的美,剛剛好
在當下這個大家都追求“個性化”和“標簽化”的時代,我并不想隨波逐流。我更在意設計里有沒有“留白”,希望設計是有情緒空間的,而不是把使用者的感受都替他們定義好了。面對平臺、結構、法規(guī)等多重限制,我反而覺得這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源頭。我會不斷做減法,留下最核心的表達。我希望ELEXIO的光,不是那種刺眼的照亮,而是溫暖的陪伴,就像朋友在你身邊默默支持你一樣。
ELEXIO在多重限制中,通過結構與節(jié)奏傳達意圖,在有限中建立秩序,這種在限制中表達的能力,正是設計走向成熟的標志。
亞欣再設計ELEXIO的時候,最想傳達的是一種舉重若輕的張力。你看它的大燈、水晶方塊、隆起的線條和高聳的輪眉,其實都是她在努力讓這輛車“安靜而有力量”。就像她畫抽象畫的時候,雖然畫面看起來很隨意,但每一筆都蘊含著她對畫面的理解和情感。
其實ELEXIO,就像一個神秘的魔法盒,不同的人打開,都能從中窺見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景,感受到那份只屬于自己的情感共鳴。
共同成長
我一直覺得,一輛車和人的關系,就像兩個合拍的朋友。它不一定是最醒目的,但一定是最值得信任的,能長期陪伴在你身邊。ELEXIO就是我心目中這樣的朋友,我希望它能成為一種“可持續(xù)的溫柔”,讓人慢慢喜歡上它,愿意長時間和它相處。
我可能這輩子都成不了那種站在聚光燈下的藝術家,但作為一個汽車設計師,我能在自己的領域里,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這就夠了。其實,“真正的共鳴,不是我感動你,而是你在里面,看見了你自己。”
我希望,當用戶朋友們開著ELEXIO,在城市的街道上穿梭,或是駛向遠方,他們或許會在車輛的每一處線條、每一次轉向的手感、每一陣拂過臉頰的風里,找到與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契合點。
ELEXIO不再僅僅是一輛交通工具,它是駕駛者個性的延伸,是他們生活態(tài)度的具象化。
真正的汽車設計不應只追求短暫的視覺沖擊,而應成為值得托付的忠實伙伴。它或許無需驚艷眾人,卻要以恒久的可靠性和細膩的陪伴感,構筑起用戶與機械之間的情感聯(lián)結。
ELEXIO的設計理念,正是“可持續(xù)的溫柔”的具象化呈現(xiàn)。通過消除刻意的設計痕跡,讓車輛自然融入用戶的生活場景,成為被依賴而非被注視的存在。當車輛以“隱形守護者”的姿態(tài),帶來“無需被言說卻始終在場”的陪伴感,構建起“被理解”的空間體驗時,就如同空氣之于生命,真正成為用戶生活脈絡中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種“潤物無聲”的滲透力,遠比浮于表面的造型創(chuàng)新更具穿透力。
當駕駛者在ELEXIO的線條弧度中讀懂自我,在轉向回饋的力度中感知自我,在每一次與車輛的互動中,完成從“駕駛工具”到“個性載體”的蛻變。此時,汽車已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疇,升華為用戶生活態(tài)度與個性表達的載體,恰似高級定制服裝,不僅貼合身體,更彰顯穿著者的獨特氣質(zhì)。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