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期檢查輪胎氣壓 輪胎充氣后,并不是絕對密封的,即使在內胎和氣門芯完好的情況下,也會自行漏氣。停駛車輛在出停車場前、回停車場后均應檢查氣壓,回場后檢查,應在輪胎溫度降至常溫時進行。停駛車輛每周應檢查一次。由于子午線輪胎胎體變形大,氣壓偏高、偏低不易看出,所以檢查輪胎氣壓應使用壓力表測量,不要憑經驗判斷。
2.定期進行輪胎換位
由于各輪胎工作條件和負荷不相同,一般后輪負荷大于前輪,因靠右側行駛,右輪負荷大于左輪。汽車行駛一定里程后,各不同部位的輪胎在疲勞和磨損程度上就會出現(xiàn)差別。因此,應按汽車保養(yǎng)規(guī)定及時進行輪胎換位,特別是新車初駛后的換位,對輪胎的使用壽命影響很大。一般情況下,每行駛800—1200km應進行輪胎換位。輪胎換位分為交叉換位和循環(huán)換位。交叉換位適用于經常在拱形較大的路面上行駛的汽車,循環(huán)換位適用于經常在較平坦道路上行駛的汽車。
當換用不同規(guī)格的輪胎時。應注意校正里程表,因為一些汽車可以選用直徑不同的輪胎。
3.定期檢查輪胎磨損情況
輪胎表面都帶有胎面磨損標志,一般情況下,每一條輪胎上每隔60°就在它的胎側上有一個小“△”符號,共有6個小“△”,在小“△”符號所對著的胎冠部分,花紋下刻有花紋的磨損殘留深度極限。當花紋磨損到這一殘留深度極限時,那么這條輪胎就應該被換掉而不應繼續(xù)使用、實驗證明,輪胎的花紋殘留深度一般不能低于1.6mm,否則,不論是輪胎的驅動力還是制動性能都要大大降低,而遇到水路時,會出現(xiàn)因輪胎與接觸地面之間的水不能很快排出,而產生制動不靈、轉向難以控制的“水上滑行”現(xiàn)象,成為安全行駛的一大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