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傳媒攻略:傳播力 (2)
廣播
廣播通過電臺的電子發(fā)射進行信息傳播。
按屬地等級分有中央臺、省臺、市縣臺。
按內容分有新聞臺、經濟臺、交通臺、文藝(音樂)臺、體育臺等。
影響力測度主要看節(jié)目的覆蓋面、收聽率、聽眾群。
廣播的特點:
?由于電視的普及,廣播的影響力一度大減,至少收音機已沒什么人買了。但近年來隨著出租車和私家車的增多,另外,城市的"堵車經濟"也給廣播帶來了生機,如今廣播的聽眾又多了起來,效益也好了起來。尤其白天的交通臺和晚間的情感傾述音樂娛樂節(jié)目還是很有聽眾的。
?廣播技術簡單、傳播迅速、普及率高、輻射范圍廣。對受眾來說,廣播的最大優(yōu)勢是如影隨行、可移動接收(駕車、晨練,運動狀態(tài)下均可接收),而且聲情并茂、輕松愉快,能引發(fā)情感聯想、愉悅心情。很多廣播節(jié)目聽眾可參與互動、反饋信息,具有獨特的吸引力。
?廣播是受眾通過聽覺接收信息的媒體,在現代人視覺超載、疲勞的今天,廣播作為解放視覺的媒體,有了更強的生存理由和更好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講,在珍惜時間成本的高節(jié)奏社會,可作為閑時消費的廣播其價值有了提升。
?廣播的新聞性強,可利用"讀報"方式,低成本運營,爭得報紙讀者,擴大聽眾群,提高影響力。
?廣播是人與人之間的實時交流傳播,主持播音員有名人效應,有親切感,易獲得聽眾的好感,增強信任度。
?對企業(yè)而言,廣播的廣告價低,是一種低成本的廣告宣傳選擇,尤其當需要對功效作說明(如醫(yī)療保健產品)時,則會大量選擇廣播。當然廣播有其明顯的弱點,線性傳播,內容轉瞬即逝,不利于保存,聽眾的選擇性差。
電視
電視是一種最具大眾性的更為先進的電子傳播媒體。
國內電視按屬地等級分有中央臺、省臺(地方衛(wèi)視)、市縣臺。
按頻道內容分有新聞頻道、經濟頻道、綜藝(音樂、電影、電視劇)頻道、教育頻道、體育頻道、少兒頻道、旅游頻道、信息頻道等。
影響力測度主要看覆蓋面(是否"上星",即衛(wèi)星轉播,是否"落地",即地方有線網接收播放)、收視率、收視群。
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財經類節(jié)目在電視中的比重有很大提高,如央視二套、上海的第一財經頻道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側重財經人物的央視《對話》、北京電視臺《財智人物》、上海東方衛(wèi)視《財富人生》、《中國經營者》、湖南臺《財富大家》、浙江臺《天下浙商》、湖北臺《財智時代》、遼寧臺《經歷》以及由影視機構制作的《商界名家》、《資本人物》等也深受企業(yè)關注。
電視的特點:
?電視有無線電視、有線電視、數字電視,頻道越來越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是最平民化的傳播工具。它不像報刊、網絡那樣需要一定的教育背景,因而也是普及率高、受眾面廣、老少皆宜、最具傳播影響力的大眾傳媒。
?電視能視聽相兼,新聞信息時效性強,觀眾有"共時空效應"的現場感,能使事件"熱點化",感染力強,可信度高。而且由于家庭式的接收方式,有集體感動之效。
?由于衛(wèi)星傳播的便利,在高檔社區(qū)、星級賓館港澳電視及部分海外電視已可收看。如鳳凰衛(wèi)視在內地已有不小的影響。
?電視有顯著的廣告效益,因而也是企業(yè)品牌宣傳推廣的最佳舞臺,尤其中央電視臺可謂是廣告宣傳的制高點,同時又是企業(yè)品牌實力的比武場。2005年電視廣告投放量最大的前五名行業(yè)分別為:化妝品/浴室用品、藥品、食品、商業(yè)及服務性行業(yè)。
?電視制造明星、制造英雄、制造崇拜、制造流行、引領時尚,對社會的演變影響深刻。
?當然,電視也因線性傳播,轉瞬即逝,不易保存、選擇性差。不過目前部分已播節(jié)目內容也可上網瀏覽。
互聯網
互聯網的產生是傳媒業(yè)的一場深刻革命,是世界進入信息化的新媒體時代的標志。
網絡分類主要有門戶網站(包括新聞網站)、專業(yè)網站(商務網站)、企業(yè)個人網站等。
影響力測度主要看點擊率(瀏覽率)、傳播率(下載、轉載率)、網民群。
代表性網站有新浪網、搜狐網、新華網、人民網、阿里巴巴等,但日常人們使用率最高的是搜索網站Google、百度等。
互聯網的特點:
?互聯網作為新興媒體(又稱第四媒體、在線媒體),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三大媒體而言有下列優(yōu)點:信息巨量、傳播迅速,內容生動、原創(chuàng),保存性好。另外就是選擇性廣,可多樣化地參預交互,互動性強。網絡技術開啟了新聞的"開源"運動,每一個人都獲得了可以直接面向公眾發(fā)言的可能。在網絡的天地里人人可做"記者",網民們不僅是新聞的消費者,而且是生產者和傳播者。
?媒體的價值是它的影響力,是它所擁有的"注意力"資源。獲取5000萬受眾,報紙用了50年、廣播用了30年、電視用了15年,而互聯網僅僅用了3年。
?目前,我國上網用戶總數已過1億,互聯網的價值和地位越來越突出。
?2005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開場白中說道:昨天我瀏覽了一下新華網,他們知道我今天開記者招待會,竟然給我提出了幾百個問題。他們對國家的關心,深深感動了我。他們許多建議和意見是值得我和我們政府認真考慮的。總理的話無形中給網站確立了主流媒體的身份地位。在全國"兩會"結束后第一天,新華網發(fā)展論壇上有7958名網友為總理起了304個網名,其中包括"知心公仆"、"溫暖中國"、"百姓之子"、"鐵腕溫情",也有稱著"溫大哥"、"家寶哥"等,充分凸現了網絡傳播的平民化色彩。
?網絡是最少過濾的信息中心,是最沒有修飾的意見平臺,是最具廣泛性且是民眾具有最多話語權的大眾傳媒。
?網絡已是各類媒體的信息源,無論報刊、廣播電視記者都已十分依賴網絡,從網絡上獲取新聞點、搜索背景資料、求證相關資訊已是記者們必做的"功課"。另外,傳統(tǒng)媒體基本上都在網絡上建立了電子版平臺,通常在網上讀雜志的讀者遠遠高于實際訂購雜志的讀者。因此可以說,互聯網已是包容各類媒體的大媒體,是一個全媒體,并將是21世紀的主導媒體。
?美國時代公司早在1999年的調查表明,由于人們忙于上網,18%的人減少閱讀雜志,18%的人減少讀書,11%的人減少看報,另有78%的人減少看電視。據另一項統(tǒng)計,受互聯網的沖擊,美國的電視觀眾減少了30%,報紙發(fā)行量下降了7%,影視出租錄像帶的生意減少了13%。
?互聯網已是企業(yè)和個體對外溝通,對外宣傳的最便捷最自主的通道。但同時必須意識到網絡也是最易對企業(yè)造成輿論殺傷力的,是企業(yè)最難對付的輿論殺手。
?目前互聯網中新聞信息的真實性仍是網絡的一大問題,虛假東西太多。個體在"博客"盡情享受著"說"的自由的同時,也痛苦著"聽"的紛亂與不解,凈化互聯網將成為全民的責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