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但是所謂“正常行駛”在國內(nèi)過于理論化了,屬于實驗室測試方法,實際生活中堵車、等紅燈太常見了,為什么工信部的測試被大家吐槽,不就是因為放在臺架上測試,過于理論化而不考慮實際情況嗎?畢竟科技是以人為本的,數(shù)據(jù)也是為了給人做參考的,要是設(shè)定了太多的前提,就沒有意義了。比如像常見的歐洲合資車實際比表顯多0.5-1,日本車實際比表顯少0.5-1這樣誤差相信也是在可大家的可接受范圍內(nèi),同時也說明行車電腦計算的結(jié)果也是可以相對精準(zhǔn)的。同理,就像過去“大眾‘DSG’事件一樣,最開始的回復(fù)口徑:在中國所產(chǎn)生的問題并不是技術(shù)缺陷,而是干式雙離合變速器在中國市場上的‘水土不服’,因中國道路堵車嚴(yán)重而頻繁換擋所導(dǎo)致的。后來上了315后,主機廠不也是通過升級延保積極解決了嗎?我不想說行車電腦這種計算方式是“造假”,1.理論上是成立的,2.媒體的油耗測試也不會讀取行車電腦顯示的信息,3.沒有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對于普通車主來說,好聽了是不科學(xué),看著不準(zhǔn),用著不方便!難聽了就是誤導(dǎo)!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太多太多了:食品類:肯德基的全家桶照片和實物,相差十萬八千里;方便面的包裝上面的圖片,和實際的面差距多大?電子行業(yè):美的空調(diào)一晚一度電?日用品:洗衣粉的廣告,誰家的衣服可以洗那么白?是否違法不知道,反正所有人都在這樣做。我也是全新H6車主,我只想說相對于其他車型這個表顯真的差強人意,我想知道油耗多少還得四則混合運算,或者小熊油耗APP,而不是直觀在儀表上讀取數(shù)據(jù),僅此而已。
0有用
0踩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