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飛度可用20或30,可以用紅的(粘度沒公開,更低)和5W40,但話別說太滿,并不是越低越好,也并不是5W40就不能用,并不是本田不適合,更不能說日系不適合。一般這種說的粘度其實是指導(dǎo)100度的運動粘度,大多數(shù)車,決定用什么粘度不是什么加工精度問題,也和什么系沒有直接關(guān)系,一個重要的指標(biāo)是發(fā)動機油溫和水溫的設(shè)計。L15發(fā)動機的工作油溫其實是偏低的,所以它不需要很高的粘度。但本田也不是都偏低,R系列用30更合適,J系列甚至要40。廠家既然有不同粘度的機油同時供應(yīng),自然有其道理,配套機油商也不是只拿得出2040的全合成;豐田家也有40的全合成油,難不成廠家是傻子。歐洲車用的粘度普遍偏高,也是發(fā)動機工作溫度決定的。這個東西沒有準(zhǔn)確水溫表(大多數(shù)指針式水溫表是“假表”,指向正常位只是提醒正常,不反應(yīng)真實波動情況)和油溫表,你感覺不出來。唯一可以簡單了解的,是通過原配火花塞的型號所對應(yīng)的熱值來看,如電裝的型號,歐洲車普遍起步20甚至用22,日系有用16的。此外,還有一個問題老被忽略,A品牌和B品牌SAE粘度標(biāo)識一樣的,但實際運動粘度只是在一個范圍值內(nèi),并非完全一樣,有的高,有的低。甚至,A品牌內(nèi)部的礦物油和全合成的SAE粘度標(biāo)識一樣的機油,實際運動粘度也往往不一樣。20的機油各方面合適,紅桶會降低一點油耗,但粘度太低,不適合有烈度的駕駛,適合那種女司機佛系駕駛。40的機油粘度高,因為三代飛度的油溫要求沒那么高,所以雖然保護更好,但顯得沒必要,會增加一定的油耗,不過增加的那點幅度其實很小。
0有用
0踩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