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大眾等合資車還是國產(chǎn)車,都是
商(
查成交價|
參配|
優(yōu)惠政策)品。所以對于商品來說,要想搞清楚為什么大眾同樣配置的車比別人的貴,就需要先搞清楚商品價格的組成部分(這個有點經(jīng)濟學(xué)的意思,不像談車,呵呵)。商品價格主要由四部分組成,即:生產(chǎn)成本、流通成本、利潤和稅金。這四個因素中,影響最大的大概就是生產(chǎn)成本和利潤了。至于流通成本和稅費,幾乎配置的車型都不會有太大差別。根據(jù)《證券日報》之前的一篇文章,一輛車的生產(chǎn)成本比例大致是:發(fā)動機的1/4,車身的1/4,剩下的全部加起來就是另外的1/2,加上前期的技術(shù)研發(fā),人力成本等等。10萬
元(
查成交價|
參配|
優(yōu)惠政策)的車,可以留1-2萬元的剩余利潤。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大家的成本費用都差不多,為什么同樣配置的大眾車比其他車貴?那么問題恐怕就出在“利”字上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一輛車賣10萬,其他品牌賣10萬,利潤1-2萬,大眾賣12萬,那么利潤3-4萬。至于為什么會有2萬元的額外利潤差,我們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品牌溢價!這也是為什么編織袋做的手袋在批發(fā)市場只能買到5塊錢。LV的LOGO一旦印出來,可能要好幾萬!
0有用
0踩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