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韓國忠清南道天安市一居民地下停車場于23日發(fā)生一起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目前,當地警方和消防機構正在對起火原因進行調查以及損失情況的評估?,F在可確認的只有起火車輛為“現代IONIQ 5”車型,搭載韓國SK On供應商提供的動力電池。

一起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本沒有什么大不了,為何能引起海內外媒體的共同關注呢?
據國內媒體報道稱,韓國媒體在此次事故的報道中普遍采用“電動汽車火災”的模糊表述,未能明確標注車輛具體制造商、具體車型名稱信息和動力電池供應商等信息。可是韓媒在之前相關的報道中卻能明確相關信息,比如一些涉及進口車的事故,其會明確品牌、車型和動力電池供應商。
于是業(yè)內人士認為其差異化報道方式存在典型的“雙重標準”情況。

據悉,IONIQ 5并非首次發(fā)生火災,在三年前的濟州島有一輛同款車在充電中發(fā)生火災;兩年前在西歸浦市出現行駛過程中的火災事故;一年前在江華島時也出現行駛中的火災事故。但是韓媒在報道中的描述普遍存在模糊描述,然而在去年仁川的一起電動汽車火災事故中,韓媒卻反復提及“電池為中國制造?!?/p>
重點:
韓國電動汽車火災事故統(tǒng)計數據顯示,起火車輛中的89%搭載韓國產的動力電池;品牌有LG新能源、SK On、三星SDI,順序為起火車輛由高至低的排序。

感受如何?
以下為不帶有任何立場,站在第三方視角解讀。
不得不說韓媒在相關的報道中明顯存在污名化中國制造動力電池或電動汽車的情況,其明顯在輸出“中國制造電池差”的觀念。這種操作被視為典型的貿易問題情緒化,不利于韓國本土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
汽車產業(yè)是全球化程度最深的產業(yè),各大汽車強國應當攜手并進而非相互掣肘。
韓國相關機構應當對韓媒差異化的“雙標”報道現象進行關注,應當禁止韓媒在有關進口車事故中夸大描述,丑化進口車品牌和產品;同時應當強化本土汽車產品事故報道的規(guī)則,應當一視同仁的面對所有汽車產品。

否則,如果放任韓媒繼續(xù)進行“雙標”報道的話,未來甚至可能出現國產車發(fā)生火災事故之后第一時間去摳標、遮擋或使用滅火毯整體遮蓋但并不是為了滅火而是為了掩飾品牌!而進口車火災事故卻會要面對無數鏡頭的情況。屆時進口車品牌在韓國汽車市場里將難以生存,本土汽車制造商成為寡頭,韓國汽車市場勢必陷入混亂。
類似的現象在其他汽車市場中已有先例,應當引以為戒。
所以還是奉勸韓媒要有作為媒體的職業(yè)操守,否則韓系汽車未來在東亞、歐洲和美洲市場的前路將會更加艱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