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修理后如何保養(yǎng)
電動車修理后保養(yǎng)非常重要。
螺絲方面,前、后輪大螺絲半年左右緊固一次。龍頭軸承螺絲在騎行有頓挫感時要緊固。后輪剎車螺絲松動很危險,得及時處理。剎車快觸碰到把手要緊固螺絲,碟剎抓著松需加碟剎油。
輪胎每月檢查胎壓,輕微塌陷加氣,壓不動放氣,還要去除嵌入石子。
控制器線路長期騎行或負荷重易松動,要維修保養(yǎng)。
保養(yǎng)得養(yǎng)成好習慣,勤充電,不能等電池用光再充,長期不用每月充一次,用配套專用充電器。
多維護,遇積水不淹輪轂中心,下車關電門,重負荷用腳踏助力,有故障送特約維修部。
勤潤滑,前軸、后軸等部件每半年至 1 年擦洗和潤滑,電動輪轂內(nèi)傳動部件不用自行潤滑。
還要注意剎車片,快速剎車有尖銳噪音說明要更換。輪胎氣壓和外胎花紋要檢查,轉(zhuǎn)向把要可靠,剎車和前后閘制動性能要好,剎車線要潤滑。電池盒插座要檢查插頭是否松動、電池盒是否鎖好等。后輪螺母要鎖緊,后輪轂運行不能有撞擊聲和雜音,全車零部件要緊固可靠。
充電時,首次后第二次充電 5 到 6 小時,電量快耗盡時充 8 到 9 甚至 10 小時。充電器放置要在室外,不能放易燃物上。插電先插電動車再接通電源。
保養(yǎng)清洗盡量不用高壓水柱沖洗,用中性洗潔劑擦拭污處,用潤滑油保養(yǎng)金屬部位。雨天盡量不出門,水深超車輪一半要繞道,注意防滑,避開斑馬線和交通標志線,車輛遇水別急著充電,停車用塑料布蓋好,涉水后要檢查。
修復過的電動車電瓶保養(yǎng)也重要,先騎行后充電,讓電池內(nèi)部液體充分混合,達到最佳狀態(tài),延長電池壽命和行駛里程。充電時要避免過度放電和溫度過高。修復后的電瓶留意是否再次電量不足,若正常可繼續(xù)用,有問題就再維修或更換。給電瓶加水能延長壽命,但要注意操作,鼓包就不行了。長期不用的話,要充足電貯存,每月補充電。定期檢驗,出現(xiàn)問題及時找專業(yè)機構(gòu)修復或配組。避免大電流放電,比如起步、載人、上坡時用腳蹬助力。正確掌握充電時間,平均 8 小時左右,以放電深度 60%-70%時充電最佳。夏季要避免高溫暴曬和環(huán)境下充電,行駛后也別立即充,電池充電時電源箱發(fā)燙要檢測維護。注意充電插頭,有發(fā)熱、松動等情況及時處理。電量顯示表指針最低或接近最低時充電好,別短里程勤充電。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