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開車時的距離
開車時判斷距離可通過觀察前后車與分道線、保險杠、輪胎的位置關系,利用后視鏡中后車占比,以及借助路邊參照物等方法。在行車過程中,判斷距離極為重要,關乎行車安全。比如堵車時,看見前車后保險杠上沿車距約一米,能輔助保持安全距離。而不同車型因視野和尺寸有別,實際判斷距離時還需駕駛者結合車輛特點,不斷積累經(jīng)驗。
當我們在正常行駛狀態(tài)下判斷與后車的距離時,后視鏡就成為了重要的觀察工具。從右后視鏡看,若后車充滿視鏡,此時前后車距約為三米;后車充滿左視鏡時,實際距離只有一米。另外,當后車占左后視鏡2/3時,實際距離為三米;當后車充滿左后視鏡1/2時,與后車的距離約為五米;當后車充滿左后視鏡1/3時,與后車的距離約為十米 。而且通過內后視鏡也能對后車距離進行判斷,當后車為普通轎車,后車發(fā)動機蓋以下被完全遮蔽,距離約5米;能看到后車擋風玻璃,距離約0.5米。當后車為SUV車型,能看到后車車牌,距離約18米;能看到后車引擎蓋和進氣格柵交界處,距離約4.4米。
在判斷與前車的距離上,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判斷方法。如果前車是普通轎車,自身車頭邊緣與前車輪胎下緣重合,距離約5米;與前車保險杠下緣重合,距離約2 - 3米;與前車保險杠上緣重合,距離約1米;與前車車牌下緣重合,距離約0.5米。要是前車為SUV車型,從擋風玻璃下沿看到前車后輪胎下沿或地面,距離約5米;看到前車保險杠下緣,距離約1.2米;看到前車保險杠上緣,距離約0.5米。
除了前后車距離的判斷,在一些特殊場景下,比如判斷寬度能否通過時,駕駛員首先應對路面寬度和自己的車寬有大概判斷。在路面狹窄時要放慢車速,車輛可適當貼左行駛。還有在停車時,也有相應判斷距離的技巧。判別停車時車頭與馬路牙子間距,當后視鏡下沿與馬路牙子重合時,車頭距馬路牙子約30公分;判斷停車時車尾與馬路牙子距離,從后視鏡盯住前門把手,前門把手與馬路牙子重合時,車尾距馬路牙子30公分(不同車型有誤差) 。
另外,在高速公路上,有一個實用的“跟車三秒”法則。行駛中選定前方物體作參照,當前車車尾通過參照物開始默念“安全駕駛”約3秒,若自身車輛在3秒前通過參照物,說明跟車太近,應減速再數(shù)直至達到3秒。這個法則能幫助我們在高速行駛中更好地保持安全車距。
總之,開車時判斷距離的方法多樣且實用。無論是觀察前后車與各種物體的位置關系,還是借助后視鏡和路邊參照物,又或是遵循特定場景下的法則,都是為了讓我們在駕駛過程中更好地把握車輛之間以及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從而保障行車的安全與順暢。駕駛員要熟練掌握這些方法,并通過不斷的實際駕駛去積累經(jīng)驗,讓判斷更加精準,讓出行更加安心。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wǎng))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