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氣門間隙時應是什么狀態(tài)?
調整氣門間隙時,車輛應處于冷車狀態(tài),且需轉動曲軸使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此時氣門處于關閉狀態(tài)。冷車狀態(tài)能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因為熱脹冷縮會影響氣門間隙大小?;钊幱趬嚎s上止點且氣門關閉,才能精準測量與調整間隙。不同類型發(fā)動機,如4缸、6缸、V型8缸發(fā)動機,在具體判定活塞上止點和氣門調整順序上存在差異,但整體要求基本一致。
對于4缸發(fā)動機而言,它的工作順序一般是1~3~4~2 。當一缸活塞處于壓縮結束的上止點位置時,我們就可以對一缸的進氣、排氣閥,三缸的排氣閥以及兩缸的進氣閥進行調整。在將曲軸旋轉一周之后,再對其余的閥門展開調整。這一過程中,要依據(jù)曲軸皮帶輪記號精準判定活塞是否處于壓縮行程上止點,以此確保氣門處于關閉狀態(tài),為準確調整間隙創(chuàng)造條件。
6缸發(fā)動機的工作順序為1~5~3~6~2~4 。當一缸活塞到達壓縮結束的上止點時,可調整的氣門有一缸的進氣、排氣閥,三缸和五缸的排氣閥,二缸和四缸的進氣門。待曲軸旋轉一周后,再調整剩下的氣門。如此有條不紊地按照特定順序操作,才能保證氣門間隙調整到位。
V型8缸發(fā)動機工作順序是1~6~3~5~4~7~2~8 。當一缸活塞處于壓縮結束上止點時,部分氣門無法進行調節(jié);當曲軸旋轉到4缸壓縮結束的上止點時,再對剩下的8個未調整的閥門進行調整。
總之,調整氣門間隙時,冷車狀態(tài)和活塞處于壓縮上止點且氣門關閉是基礎要求。不同類型發(fā)動機雖調整順序有別,但都需嚴格遵循各自規(guī)律。只有這樣,才能讓氣門間隙符合標準,保障發(fā)動機正常運轉,提升車輛整體性能與穩(wěn)定性,為安全駕駛奠定堅實基礎 。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lián)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