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頭等艙 PCauto測試新奧迪A8L 3.0T
前排:把最復雜的功能最簡單化
遇到A8L這種頂尖豪車幾乎稱得上是網絡汽車媒體的噩夢,因為假如要一個一個地把全部功能介紹下來的話,估計要四千多字四十多張片子。大家都懂的,到了這個層次,從懸掛軟硬到安全帶未系提示的音量都可自自主調節(jié)、除了夜視系統(tǒng)之外還有智能自適應巡航還有可以識別中文的手寫板等等......這么多的可調項目、這么多的新穎功能一下子全部涌向駕駛者,后果可想而知,要么就是手忙腳亂、要么就是手足無措。而值得慶幸的是,奧迪利用優(yōu)化之后的MMI交互系統(tǒng)把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首先最直觀的是方向盤后面的儀表盤,A8L并沒有像奔馳S級那樣把整個儀表盤徹底“液晶化”,而是保留奧迪傳統(tǒng)的雙圓表盤以及簡約的金屬質感,電子手表與機械手表之間的區(qū)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兩個圓形表盤中間才是彩色液晶屏,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以黑色背景示人,只有啟用紅外線夜視功能的時候才會滿屏顯示,從而最大限度降低對駕駛者的干擾。
其次就是最新進化版的奧迪MMI多媒體交互系統(tǒng)。主菜單與二級菜單的圖標均改為環(huán)形排列,從而呼應主旋鈕的操作方式。功能項目的排列也經過簡化,用戶基本上能夠在第三或者第四層菜單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選項。當然主旋鈕旁邊的快捷功能鍵更是必不可少,尤其對于非觸屏類的車載交互系統(tǒng)。說到觸屏,有趣的一點是,奧迪MMI、寶馬i-Drive和奔馳Command三大品牌都一致采用了非觸摸屏的設計,似乎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觸摸屏并不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通過眾多意想不到的功能設定,任何一個車主都可以打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A8L,而其中最有意思的必屬“奧迪駕駛模式選項”。除了comfort(舒適)、auto(自動)、dynamic(動態(tài))三種預設的模式外,車主還可以在individual(個人)模式下對發(fā)動機/變速箱、空氣懸掛、動態(tài)轉向以及運動差速器等等分別獨立作出調整。好的,我承認了,試駕期間我忍不住獨自偷偷把A8L拿出去,然后花半天時間把每一種組合都試一遍了。
當然,A8L的目標客戶未必都會在意這些,足夠豪華的車廂氛圍、足夠考究的內飾用料、足夠嚴謹的細節(jié)造工、足夠專業(yè)的影音系統(tǒng)......這些與感官體驗直接相關的項目,A8L已經近至無可挑剔的水準。而且奧迪還充分了解我們的國情,相當一部分車主會是自駕車而非雇用專職司機,所以除了后排之外,駕駛席也是一張擁有5種不同模式的按摩座椅。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