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時為什么會感到困倦
開車時感到困倦,主要源于環(huán)境、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在環(huán)境上,長時間駕駛讓感官疲勞,高速公路景色單調、夜間光線不佳等都加重困意;生理方面,生物鐘的影響、糖分攝入過多等會使人困倦;心理上,駕駛壓力與焦慮以及駕駛前狀態(tài)不好也易引發(fā)困意。這些因素相互交織,共同導致開車時容易產生困倦感 。
先來說說環(huán)境因素。長時間被困在車內這一相對封閉的空間里,空氣質量會逐漸變差。隨著時間推移,二氧化碳等物質不斷增多,而氧氣供應卻日益不足,在這樣缺氧的環(huán)境下,大腦得不到充足的氧氣滋養(yǎng),自然就容易使人昏昏欲睡。而且,若是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開車,身體的各個部位得不到活動和舒展,肌肉會逐漸疲勞,同時還會妨礙血液循環(huán)的順暢進行。血液循環(huán)一旦受到阻礙,身體各部位包括大腦的營養(yǎng)和能量供應就會受到影響,血糖降低,進而引起犯困的感覺。
高速公路往往是開車時容易犯困的“重災區(qū)”。因為其景色十分單調,長時間行駛過程中,映入眼簾的大多是一成不變的道路、護欄和周邊相似的植被等,視覺上得不到足夠的新鮮刺激,眼睛很容易產生疲勞。而眼睛的疲勞又會進一步影響大腦的活躍度,從而導致困意來襲。夜間駕駛也存在類似問題,光線的變化和相對昏暗的環(huán)境,會讓眼睛需要不斷地適應,增加了視覺的負擔,進而加重了身體的疲勞感,困意也就更容易出現了。
再談談生理因素。生物鐘對我們的身體有著強大的調控作用,通常下午和深夜時段,正是人體生物鐘容易讓人產生困倦的時間段。在這些時段開車,身體的自然困倦傾向會更加明顯。另外,飲食也會對開車時的狀態(tài)產生影響。如果開車前過多地攝入糖分,在消化過程中,血糖會迅速上升而后又快速下降,這種血糖的大幅波動會影響我們的精力狀態(tài),使人感到乏力、困倦。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視,那就是有睡眠呼吸障礙問題的人群,開車時也更容易感到困倦。睡眠呼吸障礙會導致白天過度嗜睡,極大地影響駕車時的判斷及反應能力。像一些“打鼾”患者,半數以上都表示自己開車時容易“犯困”。此外,晚上沒睡好或者起太早,身體沒有得到充分的休息,開車時困乏感會更加強烈。還有些人習慣在午飯后開車,這時胃腸道的血液會增多,腦部供血和供氧相應減少,就容易產生困意。特別是那些有午睡習慣的人,在午睡時間開車,困意更是難以抵擋。
最后聊聊心理因素。開車其實是一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長時間駕駛過程中,心理壓力會不斷累積。要時刻關注路況、其他車輛和行人等各種情況,這種持續(xù)的警覺狀態(tài)很容易引起心理疲勞,進而導致身體也跟著感到困倦。而且,如果駕駛前就處于一種不佳的心理狀態(tài),比如焦慮、煩躁等,那么在開車過程中,這種不良情緒會進一步消耗精力,使得困意更容易出現。
綜上所述,開車時感到困倦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環(huán)境的局限、生理的自然規(guī)律以及心理的壓力等,都可能讓我們在駕駛過程中昏昏欲睡。了解這些原因后,我們在開車時就要更加留意,盡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來避免困倦,保障行車安全。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