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混與油電混合的區(qū)別在哪里
輕混與油電混合在推出時間、工作原理、動力表現、油耗等方面都存在區(qū)別。從推出時間看,1997 年油電混合系統(tǒng)隨豐田普銳斯率先問世,技術成熟,而 2011 年輕混系統(tǒng)才由多品牌聯合發(fā)布。工作原理上,輕混是在發(fā)動機基礎上加小電機輔助,油電混合則添加驅動電機,不同工況下分工協作。輕混電機功率小,油電混合動力與燃油經濟性更優(yōu)??傊?,二者各有特點,滿足不同需求。
在動力表現上,輕混更多的是起到輔助作用。其電機功率和電池容量較小,靠電打火啟動,在實際行駛過程中主要還是依靠燃油驅動。僅在起步或特定情況下,電機才會助力,提供額外的扭矩和功率,帶來一定的動力提升。
而油電混合車型配備的驅動電機可在多種工況下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車輛低速行駛或起步階段,驅動電機能夠獨立驅動車輛,讓起步更加平穩(wěn)安靜;當車輛急加速或者高速行駛時,發(fā)動機與驅動電機協同工作,共同為車輛提供強勁動力,帶來更為出色的動力性能。
油耗方面,由于輕混電機功率和電池容量的限制,其對降低油耗的作用相對有限,主要還是以燃油消耗為主。
油電混合車型則憑借其在不同工況下合理切換動力源的優(yōu)勢,在市區(qū)擁堵等低速行駛場景中,能夠使用電動機獨立驅動車輛,避免了發(fā)動機在低效區(qū)間運行,從而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在燃油經濟性上更具優(yōu)勢,相比輕混車型往往有著更低的油耗表現。
價格層面,輕混系統(tǒng)結構相對簡單,制造成本不高,反映在終端售價上通常也較為親民,對于預算有限又想體驗一定新能源技術的消費者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油電混合系統(tǒng)由于技術更為復雜,研發(fā)成本和零部件成本較高,整體成本也就更高,所以車輛價格普遍也會比同級別輕混車型高出一些。
此外,在政策層面二者也存在差異。在我國,油電混合車型(非插電式)一般不能上新能源牌照,仍屬于燃油車范疇;而一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由于具備外接充電口、電池容量相對較大、可純電行駛等特點,可享受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福利。輕混車型目前在很多地方還無法享受這類政策優(yōu)惠。
無論是輕混還是油電混合,都在汽車能源多元化的進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輕混以較低的成本帶來一定程度的節(jié)能減排和駕駛體驗提升;油電混合憑借成熟的技術和出色的綜合性能,滿足了消費者對于動力、油耗等多方面的需求。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預算以及對車輛性能的期望,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車型。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整理于互聯網)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